文|临安初语
二十又一,时光正好,年少不再,你,怀念吗?
我很怀念,曾经年少轻狂的自己。
小时不知什么叫光阴荏苒、白马过驹,如今懂了,又宁愿不懂。
青春失落在乍暖还寒的梦里,燕子来时,能听见南风偎着柳条低语,说着不知打哪听来的心事——
“就像酿了的葡萄酒回不去葡萄,我回不去年少。”
的确,回不去了。
已经许久不再听人慨叹青春,这两个字,大抵在三年前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就被我下意识地当成过去时。
“一窗青山一窗年,数排雁,已是人间四季天。”
当风卷红叶,吹过四季翩跹,谁仍挂牵,鲜衣怒马少年时。
01
中学七年,前三年懵懂,后三年颓废,又复读一年,方读懂光阴的分量。
这是我的青春。
初一的下半学年,我有过轻微抑郁,那时有很长一段时间,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总爱望着窗外跑道边上的树的末梢出神,想什么呢?似乎什么都想,又似乎什么都没想。
尽管我也没有独来独往,我身边有朋友,又与从小曾一起玩过家家的堂姐同班,还有和我同校不同班的表姐……可是如果你有听过,大抵会知道,有一种孤独,叫外向型孤独。
就是那种表面的开心,完全盖住了内心的兵荒马乱,别人看不出来,只有你自己知道,很压抑,却说不出是什么,让自己变得那么压抑。
一度对生活失去热忱。
后来的后来,我听很多人如此描述过他们的年少:每天在朋友面前笑得没心没肺,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把所有笑意都敛了起来,终于安静下来,会想很多东西,会突然间停止手中正忙着的事情,还会瞬间丧失对一件东西的热情……
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原来那样茫然黯淡的时光,很多人都曾感同身受。
可我当年,偶尔还是只能一个人,撑一把伞,遮一片阳,看一方落寞。
我的孤独是,没能找到能分享另一半耳机的人。
于是忘不了,萧瑟寒冬里一个人裹紧棉衣穿过长长的校道时,冷得打颤的形单只影。
也忘不了,熙熙攘攘的食堂里,一个人打一份饭转身在人潮拥挤里找不到座位的寂寞如雪。
……
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走出来的,在最多愁善感的年纪,情绪永远捉摸不定,也许,一首歌就能忽然击中心灵最脆弱的地方,而一碗葱花面的香气有时又足够把那一抹抑郁寡欢蒸发成虚无。
再后来念初二,我开始叛逆,学会讲脏话,逃过课,上课看言情小说……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有一天,一个很好的朋友找到我,劈头盖脸把我臭骂一顿,未了,神情严肃,一字一句地说:“你变得不像我认识的那个你了,你呢,你还认识你自己吗?”
我当时看着那个朋友,嘴角动了动,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也许我原本以为已经好了的轻微抑郁,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并让我莫名地叛逆了好久,她说的对,我的确,有点不认识自己了。
如果我继续这样下去,我的学业,我的未来,基本上等于被我自己亲手毁了一半。
当我意识到,我不能再这样做以后,我开始清醒。
自那一天起,我再也没有讲过一句脏话,也没逃过课,开始努力学习,上课认真做笔记,每次月考前都很刻苦地复习知识点,一点点的松懈都不敢有……
终于,初三那年,因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也终于,彻底告别了青春期里那个叛逆的自己。
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心情很是复杂,忆往昔,虽懵懂,但总算,和曾经对这个世界竖起满身刺的自己握手言和了吧。
02
我以为,高中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高一时,遇见一个很好的同桌,上课很认真,自己不开小差,也不允许旁人开小差,如果我想讲话,等来的肯定是一顿骂,连带着我也开始认真听课。她也经常拉着我去问老师问题,物理啊数学啊英语啊,各种疑难问题,常常一下课就去,一来二去的,我的学习成绩开始突飞猛进……
这个时候还没有文理分班。
文理分班后,我们也分开了,都是文科,却再也没有缘分同班,我也再没有主动去问过老师问题。
同桌半年,她就像一个引路人,教会我如何积极向上,如何退而结网。
解释不清的是,不知为何,分开以后,一个人茕然独立,那些习惯无以为继,我既没有活成她的样子,也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所以念高二时,我又陷入了另一种新的迷茫和颓废,再度荒废了学业。
我开始爱上文学,看了很多书,也开始不断码字,文字成为宣泄迷茫情绪的注脚,我不断地在QQ空间上发表日志。那个时候如果有人问我,梦想是什么,我大概会答:我想考上一所大学的中文系,我想成为作家。
那一年,写了很多文字,现在回过头看,其实很多都是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他们都说,矫情,我不置可否。
因为我在文字中,找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归属感。
我以为一切都很好了。
如果,现实不那么骨感的话。
对比高一,彼时的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高二升高三的那次期末考,我的英语仅仅考了三十来分,可是总分却是一百二十分,我与及格之间,仿佛隔着一条银河。
那是我读书以来所有英语考试中,考得最差的一次,我想了好久也没想明白,运气是有多差,蒙都蒙不对。
他们说的“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相差不多就选C”,怕真的只是一场玩笑话吧,错就错在我当了真。
我很难过。这种难过就像在心上撕开一道口子,兀自痛着,没有寻求任何安慰,因为我知道,我活该。
侥幸心理败得一塌糊涂,我意识到,过去好像是飘着的,活得恍惚不甚真实,我们,本应该脚踏实地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么浅显的道理,我为什么就一叶障目视而不见了呢?
这种状态持续到高考前,其实当时身边人普遍觉得自己能考到大专已经是万幸了,我想过挣扎,却来不及了,二零一四年的高考,我真的只考上一所大专,然后被一个不喜欢甚至从未了解过的专业录取。
人生再次走上岔路口。继续向前,是未知的恐惧;揉碎了重来,又怕再次失败。
考虑再三后,我毅然决然决定复读。
显然忘记了,此前一直说打死也不复读的那个人,就是我。
是吧。人生就是在不断打脸的过程中一次次重新建构信仰、追求,即使行路难,多歧路。
有关复读的那段时光,一路走来所尝过的苦涩与甘甜,后来被我寥寥数笔带过:
2015.8.13
……
复读伊始,所有情绪,或迷茫,或彷徨,或低落,或无措……都被那个假装冷漠的人儿巧妙藏好,隐忍不发。
后来当我渐渐融入新的班集体,重新适应三点一线的节奏,才发现,复读真没那么难,不过是一个概念一段光阴一份希望一场一个人的战争,眨眼就过了。
……
青春,就此打马而过。
03
对于很多人来说,青春是神采飞扬的,放声笑放声哭,不管不顾,是肆意的。
对我来说,青春更像是一部黑白默片,越过那些冗长的枯燥乏味的镜头背后,很多时候更像是一个人穿街过巷,静静地体会岁月在墙上斑驳的力量——岁月在墙上剥落,我看见光阴的故事。
光阴的背后,青春永不老去。
嗯,永不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