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微不足道的人生经历中,我一直坚信,只要是真正想做的一个事,都是可以成功的。
一万小时理论,也就是刻意练习一件事到一万小时就能够成为这件事专家。想成为作家,刻意练习一天写八小时的文字,四五年以后就能够成功;想成为一名运动员,可以每天坚持刻意练习八小时,直到四五年,就能够成功,同样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大咖,都可以这样通过刻意练习获得成功。
当然了,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能一辈子把我们全部的精力用来做一件事。但我们又不甘平庸,有过无数次想要改变自己的想法。会因为看了几个励志演讲,几本励志书籍,又或者是经历一次刻苦铭心的失败,这时候我们,我们都可能会下定决心努力改变自己。
很多时候,这样的决心都是开始很激动,第二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曾经我在看了一篇有关晨跑的好处,看过之后很是激动想从明天改变,但第二天在床上躺了一个上午。后来慢慢发现,不管自己当初下了多在的决心想改变现状,只要时间有足够的长,就会烟消云散。
我细细地想了一下,要是我当初所有下定决心想改变的行动,一直坚持到现在,那我现在应该是家喻户晓了吧。
我把自己现在的苟且归因为“懒”,因为曾国藩很早就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我们想努力拼搏改变现状,但我们也想醉生梦死享受当下的快乐。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只想追求快乐。奇怪的是,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心流体验”,意思是说,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情上,就会获得一种很充实的幸福感,而努力拼搏地工作是最容易获得这样的心流体验的。
我们明明知道通过努力拼搏是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快乐,但是我们还是会认为,在醉生梦死的颓废生活中更快乐。这也就为什么大学里的颓废现象层出不穷。因为他们在追求所谓的“快乐”。
保持当下生活的平淡与平庸,幻想着一个不平凡的奇迹出现,让自己灵魂得到振奋,这是一种逃避痛苦的生活模式;维持与痛苦较劲,用行动改变自己,让灵魂充实快乐,这是一种追求快乐的模式。
弗洛曾说“人最大的动力只有两个,一个是逃避痛苦,另一个是追求快乐。”所以平凡的人就越平庸,非凡的人越卓越。
大多数人更倾向于醉生梦死,而不是努力拼搏的改变。因为醉生梦死是外在看得见的快乐,内在的痛苦。而努力却与之相反,是内存看得见的快乐,外在看见的痛苦。毕竟人都是感性的生物,都很在意外在的东西。
曾经有人对我说:“读书是你唯一的出路”那时候一直以为这是对我的鼓舞。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是对我的最大同情,不仅仅同情读书外在的痛苦,也同情自己无能到只能够通过读书而改变。
一个人要有多大的意志力才能忍受着外在痛苦去努力拼搏,将他人给予的同情转化为目瞪口呆的钦佩与羡慕。这个现实的世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会带着有色眼镜看着我们,却同时也教会我们拼搏与奋斗。
最后,我想阐述的是,不努力,不拼搏,我们永远不知道,真正的快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