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从我认事开始,每年春节就一定会吃上裹蒸粽。
这早已不仅仅是一个粽子那么简单,更多是一份浓浓的亲情,对一种习俗的不懈坚守……
以下是我第一次那么详细地写裹蒸粽,如有不妥,望见谅。
介绍:
在广东,只要提到粽子,很少有人会不知道裹蒸粽的。
裹蒸粽是广东肇庆很出名的传统小吃(肇庆特产)每到端午节、春节,各家各户总会喜气洋洋地来包裹蒸,而且数量还不少。
如果有机会成为申遗组织的一员,那我肯定会大力推荐裹蒸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ԅ(¯ㅂ¯ԅ)
制作:
那么你一定想知道这又大又香的裹蒸是如何做出来的。↓(以下为外婆口述,略改动)
材料:肇庆特产冬叶、绿豆(用水浸至脱壳)、五花肉、糯米(陈一年的)、草绳(珍珠绳)、粽斗
~别忘了还有一口大炉,很重要
做法:
①用五张冬叶沿粽斗均匀摊置,依次加入二两米、一两绿豆、二两猪肉。
②合好粽叶,反转粽斗,然后用草绳按照裹蒸的形状打十字结。
③将包好的裹蒸放进已被柴火热好的大炉,加一定量的水,连续加热八个小时(只有长时间的炖煮才能使糯米、绿豆变得软嫩,米被叶染成淡绿,豆变得如金灿烂,使米和豆宛如一体),中途要适时看水是否充足。
粽与情:
我与裹蒸粽
我母亲是肇庆人,这也就决定了我不会少吃裹蒸。从懵懂孩童到十几岁的少年,记忆里的外婆家便是那淡淡的粽叶香和一大家子的欢声笑语了吧。裹蒸的味道,可能刚入口比较平淡,可细细体会却是口齿留香,也许对于思家的游子来说,这一口裹蒸下去,更是暖进心房。
裹蒸绵延
如今,制作裹蒸的都还是老一辈的人。手艺失传的问题不容轻视。我想还是有如下几个原因:
1.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在城市里很难找到像农村那样的制作条件(例如你不可能在城市里支一口大锅,用柴火不停的加热,让烟就这样四处飘),而年轻人又大都倾向于在城市里生活。
2.生活节奏的变化。科技改变了这个时代,改变了这个社会。它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使我们不断适应于快节奏的生活,但由此导致的另一个结果是现在的我们比以前更不耐烦,不耐等了。可能外卖晚到了两三分钟我们就会急得跺脚,那像做裹蒸这样要用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不是怀着真心的人也就不愿做了。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去超市里买现成的和亲自动手做,我们更愿意选择前者。但我想说的是,超市里卖的相较于自己做的,即使用材和做法完全一致,还是会缺少那种被我们所赋予的那种中国传统中的人情味。
从裹蒸自身这个东西来说,固守于传统未必是件好事。就像世界上第一台自行车那样,没有车把手,无法转变方向,走不远,走不长。在用料、做法等方方面面上进行适当的改变,以追求在创新之中,找到裹蒸绵延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