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烙在任何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身上的文化符号,不知道从何年何月起,年已经与团聚、幸福画上了等号。在很多传统文化比较浓厚的地方,比如说我家,过年不仅是与家人团聚,还有更深层的意义是缅怀先人,感恩上天。
除夕的早晨,天刚刚亮,爸爸就带着纸钱、鞭炮,去坟地请祖先回家过年,这绝不是迷信行为,而是一种心存敬畏的仪式。曾经有那么有两年,爸爸因为工作原因没有回家,我做过类似的事情。当站在逝去的亲人墓前的时候,那种复杂心情是在其他情境下没法想象的,除了回忆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更多的是在反思,反思如何把握现有的团圆时光,莫待斯人已逝,追悔莫及。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新年最具有传统意义的事情应该就属于贴春联了吧,这一点我家也不例外。小的时候,春联一般是由村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执毛笔写的,大家都是带着一种求福的心态去请长者写春联。随着时间的迁移,风俗也在发生着演化,像我一样新一代年轻人很少有人可以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了,市面卖的色彩缤纷的春联正好迎合了年轻人对美的追求,现在的年轻人贴春联更多的是一种对家的装饰。我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从吃过早饭开始,全家就开始了总动员。奶奶择菜,小侄女贴春联,爸爸妈妈准备年夜饭。。。没有任何口号和指令,这些程序就像被内置在了基因里面,一大家人其乐融融地做着新年前的最后准备。
整个过程中最庄重的时刻就属于祭祖了,这个程序一般在晚宴开始前由爸爸自己主导。他会对请回家过年的先人们一一叩拜,并且嘴里还会念念有词,大意是祈求先人们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同时也在祝福先人们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幸福快乐。看着爸爸那虔诚的神情,我不自觉的就对那些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的仪式肃然起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相信点什么,无论是科学、西方的神学还是东方这种传统仪式,发自内心的相信会给你一种对所相信之事的敬畏感,当你处在最无助的时刻,也许它就是你心中能够温暖你的一颗火苗。
年夜饭应该属于一年来最正式的家宴了,与西方感恩节宴前感恩不同,中国是通过区分长幼尊卑来体现它的的庄重。在我家,奶奶一般是坐在上席,爸爸妈妈在旁边落座,我们兄弟妹就没有那么讲究,可以随便坐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时而被春晚里面的段子吸引,时而天南地北的谈论。这里没有拘束,没有伪装,没有社会,有的是无所不在的温情和幸福。
一家人在一起聊天时,爸爸感慨说,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年的期待越来越淡了,越来越多祖宗传下的规矩正在消失,不知道再过若干年,还会不会有年这个概念。我细想了一下,也许不是年轻人对年的期待变淡了,而是年轻一代正在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庆祝着新年。规矩从来不是亘古不变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或者是以后,它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发生演变。年也像一个孩子,它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父辈们看不懂我们一代对于过年的态度,正像明清或者更早时期的古人看不懂我们现在的过年方式一样,不同的时代会给年这个符号注入不同的新元素。
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开始了抢红包的游戏,两年前尚且对智能手机毫无概念的爸爸妈妈,现在正像两个孩子一样互相攀比谁抢的红包多,谁的手气好。我想我们一直关心的的年味会一直都在,但是会变化,不过不必担心,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适应并且喜欢上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