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看朋友的空间里有一篇文章,标题是“理会这几点,你一定能成功 (黄金法则)”,我点开一看,只写了26个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百度一下,发现这段话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大学》。我也真是太无知,头一回知道这段话出自《大学》。搜索结果如下:
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白话解: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通俗解: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看到以上释义,我感觉自己的理解与此差别很大,或许是由于个人体验不同,理解角度不同吧。幸好之前没有看过,我才会有自己的理解。
我的理解如下:
先说一下“知止”
“知”,是知道、了解,知也是知识。“止”是停止,也是境界。所以知止,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思想停止。我们知道、了解的一切事物构成了思想。我们每天充满各种各样的想法,大脑被占的满满的,想的越多,苦恼也随之而来,也越被外在的事物所牵绊,当思想停止的时候,人的心灵便会安定下来,不再被外在的事物所左右。
第二层是放下知识。一切知识都是经验的积累,都是过去式,让知识到此为止吧,其实你对新的事物都是未知的。如果你在使用已有的知识去推断新事物,便是活在过去,唯独放下知识,活在当下才能使头脑清醒,这就是止。
知止而后定
当知识和思想停止以后,就像浑水沉淀下来,心灵自然安定下来。在这种状态中,心不再浮躁,可以沉下来,面对内心世界,了解真正的自我了。这就是定的境界。
定而后能静
我理解“静”不是风平浪静,而是一种富有生命气息的宁静。在此状态中,人会高度的觉察,具有敏锐的感受力,能看清一切事物,而不会使心灵迷惑。
静而后能安
“安”就是安全感,安定感。生活中我们劳碌奔忙,为大小事情顾虑,为亲人操心,为朋友担心,为工作烦心,其实内心很缺乏安全感,活的不踏实人就会焦虑,苦恼,生活也不会安定。一个内心有安全感的人,会给人稳重,可靠,值得信任的感觉,他不会摇摆不定,不会心怀恐惧。这就是安的境界。
安而后能虑
虑就是智慧的思考,是理性的觉知。生活中我们时常处理不好一些事情,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就焦急,烦躁,愤怒,或者是高兴的忘乎所以。这些都是非理性的。内心没有安全感,就会受到情绪的干扰,说时尚一点就是情商低,情商低会影响一个人的智慧,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虑而后能得
得就是获得。是一个人修行的结果。也是成功果实。
从原文来看,知止、定、静、安是为“虑”打基础,得是结果。这五者是递进关系。
我觉得知止、定、静、安、虑……,任何一个状态都会使人有所得。知止是通往定、静、安的途径,是成长的重要基础。定、安都是知止的所得,两者既为境界,也可以成为一种品质。
静使人获得喜乐的体验,这种境界可以使人领悟。
思想一旦产生,定静的状态就开始消失,心灵就被思想牵着走。如同太极拳的“无招胜有招”,注重招式反而失去了境界。
文章标题说“理会这些一定会成功”是一条黄金法则。其实,理会不代表真正明白,做到也绝非一日之功,当然境界有大小,平常生活中你我他或许会有短暂的时间,出现知止、定、静的体验,虽一纵即逝,常常也会令我们很喜悦……
我觉得《大学》讲的是心灵的修养,不一定跟现实生活中的成功有关联。追求成功的欲望是不会使人安定的。不过,体验到这些境界,会使人活的更快乐,更自由!
2011年11月30日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