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听了几位新老师的课,感到很欣喜:几位老师都展示出不错的素质,语言,教态,教学设计,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
这样的素质,证明了之前的努力,也预示着之后的可能。上天总是厚待努力的人。那么,我们要怎么努力呢?我提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1.研读课本。
课堂上老师是主导,把孩子往那个方向引,呈现给孩子什么样的风景,都取决于老师。现在有许多现成的教学设计,包括名家设计,都可以给我们的备课提供便利,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流程不走样。但是,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老师会演绎出不同的风景,可能极好,可能一般,甚至可能很糟,可见,备课上课,只重视教学设计远远不够。研读课本才是根本。
课本研读什么呢?一是文本。以读者的身份读,知道文章讲什么,怎么讲,写作目的是什么。二是知识点。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特色。三是读课后思考题。每一题的设计目的是什么,与课文有什么关系,与训练学生能力有什么关系,都要琢磨明白。四是思考利用文本,要教给学生什么。每一课都不相同,要能读出这样的不同。
2.能力为先。
课堂上教学设计的呈现不应该机械教条,而要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学生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思,每一个教学步骤的呈现都要有助于他们这些能力的培养。你不一定马上可以做得很好,但要常追问反思,是不是为培养能力而教学!
3.以读为主。
语文姓语,学习语言最重要,各种能力都是通过学习语言,品悟语言,积累语言得来的。课堂上,一定要给足读的时间!预习要读,初读要读,详细学习课文,要抓住关键词句有层次有梯度地反复品读。好的内容,课堂上就要熟读成诵。
4.勤学苦练。
提高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基本功要练,课堂引导驾驭能力可以看视频,读名师教学实录。教育理念要读教育书籍……当你养成勤学苦练习惯时,相信我,你会更发现自己该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任何一节课的精彩演绎,不是靠单点深挖可以做到的。老师的每一节课堂呈现,都是长时间综合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备课,是多种学习多种思考,是知识勾连,融会贯通,是一辈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