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客出身的关中汉,八大方针谋陕西发展,一次兵谏促民族抗战
文图┃高原追风
2024年4月5日,清明假期第二天,我乘车来到位于西安市南郊韦曲街道少陵塬下的杨虎城将军陵园,参观将军纪念馆,拜谒将军陵墓。也因此,我对这位陕西籍的民族功臣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拾阶而上,首先来到陵园正殿。清明假期,人流较多,花篮花束也堆满了前殿的空地。花篮上的挽带有丝绸丝印的、有宣纸书写的。前者只觉得工业化的僵硬,后者才呈现传统下的温情。部分书写挽带的楷书书法功底确实深厚,在众多花篮中特显浓浓的文化底蕴和深深的节日哀思。
“西安义举揭示抗日主张堪称一代名将,华清兵谏促成国共合作无愧千古功臣”正殿廊柱的对联,概括了将军的历史贡献。正殿内正中立有石碑,碑文是时年已84岁的叶剑英元帅书写的陵园名称“杨虎城烈士陵园”。
正殿内左右墙壁上悬挂着两列木质书法条幅,分别展示了多位领导人、社会贤达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对西安事变和杨将军事迹褒奖、纪念的诗文、墨宝。
从后门出正殿,再拾阶而上,到平台处,南北向道路将园区分为东西两区,西区为将军纪念馆。纪念馆平面呈回字形,自“回”字东边大厅左拐进入展室参观。
左侧和南展室主要介绍杨虎城将军的早期活动、二虎守长安、山东剿匪、主持陕政和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我重点关注其主持陕政这一部分。
杨虎城,1893年生于陕西省蒲城县甘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09年,他成立以劫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以此为起点,杨虎城开启了他在清末民初乱世中的抗争与探索,开启了他从关中刀客到主持陕政再到兵谏西安,最后遇害重庆的轰轰烈烈的一生。
杨虎城民国十九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0-1933)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时值历史上的民国十八年“遭年馑”,境内军阀割据混战、兵荒马乱、土匪如麻;百姓卖儿鬻女、食土逃荒、饿殍遍野。为此,他提出了“救济灾荒、肃清土匪、澄清吏治、振兴教育、整顿交通、兴办水利、免除苛捐杂税、完成地方自治”的八大施政方针。
历经四年治理,陕西得以在这次历时三年,以陕西、甘肃为中心,遍及山西、绥远、河北、察哈尔、热河、河南八省,并波及鲁、苏、皖、鄂、湘、川、桂等省的一部或大部,饿死1300多万人(其中陕西饿殍、死于疫病的300多万人)的集旱、蝗、风、雪、雹、水、震、疫并发的巨灾中挺了过来。这四年,杨虎城作为主官,努力实现他的八大方针。
政绩一:兴修水利工程解决百姓生计 杨虎城将军邀请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任省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大力兴修水利。在李仪祉主持下,陕西的水利事业如火如荼地展开。杨虎城将军亲自为渭惠渠通水典礼题词。据说当时的泾、洛、渭、梅、沣、黑、泔、涝工程为陕西关中八惠,共约灌溉土地300万亩,基本解决了关中平原地区百姓的生存问题,并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政绩二:改善医疗条件遏制疾病蔓延 杨虎城将军主陕期间大力发展陕西医疗卫生事业。支持创办省立医院;请准设立西安助产学校;聘请医务人才来陕、回陕工作。1931年秋后组成临时防疫处防治陕北鼠疫;1935年设立了西北化学制药厂,开创了陕西医药自制的先河,使‘虎列拉’在陕西从此绝迹。
政绩三:大力兴办教育提倡文教救国 杨虎城将军在陕主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兴教举措:压缩军费、裁减行政开支以充实教育经费,组建“教育基金保管委员会”,专款专用;整顿学校,扩充省立各中小学班次和学生名额。提拔重用青年进步知识分子,大力提倡乡村办学;资助建立孙镇高级小学、蒲城尧山中学等。聘请宋联奎为陕西通志馆馆长,编辑《陕西通志稿》和《续修陕西通志稿》,使陕西的历史文化没有因为战乱而遗失。
尽管主政陕西只有四年时间,但结合“遭年馑”的背景,杨虎城将军在赈灾救灾、兴修水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及交通发展等民生领域的真抓实干,可谓成绩显著、功不可没。
1936年12月11日晚,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的命令。随后,西安事变爆发。12月26日,蒋介石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不久,杨虎城被迫“出洋考察”,并于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后被拘押。后于1949年9月6日,在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终年五十六岁。
纪念馆展厅的西侧步廊式展室主要介绍华清池与西安事变相关的景点;北展室主要介绍十七路军的历史等。其中的中条山守卫战,令人想起“八百愣娃跳黄河”的悲壮故事,和杜甫“况复秦兵耐苦战”的诗句。
出了纪念馆,回到台上,道路右边即是陵园区。靠路边的是杨振中(小萝卜头)等几位与杨虎城同时遇害的革命烈士的坟墓。杨将军的陵墓在更里边的位置,旁边还有他两位夫人的坟墓等。整个陵园区苍松翠柏,庄严肃穆,令游人肃然起敬。
杨虎城,这位兵谏促成全民族抗战的革命英雄,这位“遭年馑”中真抓实干的一省主官,这位在黄河两岸与命运搏杀的关中刀客,静静地长眠在这翠柏环绕的陵园深处……
杨虎城的历史贡献,国家领导人多有评价:晚年毛泽东在读《唐书· 徐有功传》时评杨虎城 “以身殉志,不亦伟乎!”周恩来誉其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1983年11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杨虎城诞辰90周年大会上,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说:“杨虎城将军有功于国家民族。”
参考资料:凤凰网《“西安事变”外的杨虎城:主政陕西贡献大却少有人提》
─ END ──
谢谢您和我在一起走到这里
开卷有益,烦请点个“红心”
关注我,我们继续追寻记忆行走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