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自由是一种生活态度,需要持之以恒。我作为一名追求心理自由的躬行实践者,分享日常生活的感悟,与大家一起奔向心理自由!
这两天一个微信群里有一个人提了个问题,关于小孩子一直要用尿不湿来拉尿,不愿意尝试蹲厕应该如何调整,问题提出来之后,有人提议用行为训练法,有人提议让其慢慢适应,一时之间众说纷纭,各有妙计。这个讨论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我家孩子也快要到这个阶段了,所以我也在想有什么好的参考,当别人提出一个新的说法的时候,我都在脑海中提前预演了一遍面对这种情况采取这个方法,在我孩子身上是否行得通,会给我们和孩子分别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当我还在思考的时候,突然有个人说:大人都是为了自己好。刚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脑海中一下子冒出了N多个可以反驳的理由,但是我并没有将这些反对的理由提出来,而是习惯性地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下午出去的时候碰到的几件小事,让我一下子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反驳了。
下午和家人一起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旁边一个玩手工的区域里,一个五六岁样子的小女孩玩了好一会,突然哭了起来,店员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是玩着玩着,突然找不到妈妈了,店员安抚着,另一个店员跑出去找了一圈,回来告诉孩子,她妈妈在旁边那个商场正在搞活动的地方看表演,并且表示已经告知她妈妈了,妈妈回应马上过来。
小女孩并未因此而停止哭泣,又哭了两三分钟,孩子妈妈依然没有过来,店员无奈之下只得把孩子一边哄一边带着去找孩子妈妈去了。
后来我让家人陪着孩子继续在游乐场玩,我自己跑去剪了个头发。在我前面是一个父亲带着孩子在剪头发,理发师给孩子剪完头发之后,父亲一看不太满意,说太长了,再剪短一点,孩子似乎有点不太情愿,站着不动,父亲把孩子往座位上推,让理发师给再剪短一点。
孩子不情愿地坐在了椅子上,但是一直低着头不配合,理发师有点无奈,跟孩子说把头抬高点才方便剪,但是孩子一直低着头嘟囔着不用剪那么短了,够了。父亲在旁边叫着,再剪短点,要这么长做什么,没过两天又要来剪了。
理发师有点为难,用剪刀在孩子头上略略地修剪了一下,孩子马上把身上的围布扯下来从椅子上跳下来。父亲狠狠地盯了孩子一下,往外走的时候一边走一边教训着。
在理发等待的过程中,在刷微信的时候,看到一个微信群里有人描述一个奶奶带着五六岁的孩子在外面游玩的时候上厕所,但是因为排队时间太长了,奶奶有点不耐烦了,于是想在厕所旁边把着孩子尿尿,但是孩子强烈挣扎不愿意,要求自己蹲着上厕所,然后奶奶强行逼着,并且不断催促,孩子更加尿不出来,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顿责备。
碰到的这几件小事让我重新思考了“大人都是为了自己好”的这个说法。我想,这说法应该不尽然属实,但是确实存在不少这种情况。
也许在我们决定要对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思考一下:
1、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
为了完成事情?
缓解当下的焦虑?
满足自己的需要?
满足孩子的需要?
还是仅仅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2、做好这件事,最大的获益者是谁?
父母?
孩子?
3、如果不做这件事情,最不舒服的会是谁?
父母?
孩子?
如果上述的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自己,那不妨在你下次再想要做类似事情的时候问一下自己:
1、这件事情真的会如你所想的这样发展吗?
做了会对孩子有很多好处?
不做了会对孩子有很多坏处?
2、如果不是的话,还有哪些可能性呢?
有没有可能做了会对孩子有坏处?
有没有可能不做会对孩子有好处?
有没有可能做没做差别不大?
3、如果是其他可能性的话,你是否能够接受?
接受会有哪些好与坏?
不接受会有哪些好与坏?
4、现在再来看,这个行为是否必须的呢?
是必须的,那就去做。
不是必须的,有没有其他的替代行为?
可做可不做的也许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
也许,在思考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成长自己,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和行为,能够更好地为孩子好,而不是如别人所说的“大人都是为了自己好”。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