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中国大学MOOC的管理学概念,是一位浙江大学的老师讲的课,与我们学校的老师讲得颇为不同,我们学校的老师大多时候是给我们看马云的视频,或者照着课本给我们说一两句话,我只认真听过一两回而已,很多人不听课也是难怪的,老师讲得不够深入浅出,学生也觉得自己的智商被低估了,觉得这么听着倒不如自己看书来得高效率。而网上这名老师讲得真的让我很是佩服,以往听说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到公司工作的时候大多是没用的,现在是不敢这么想了,就好像他说的,如果一个企业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如说生产效率不够高的时候应当给什么建议呢。有人说应该购置更高效率的机器,应该让工人加班,应该。。。那个老师说,说这种话容易自打嘴巴的,而且企业老板也没咱们想得那么低智商,这些个他自然知晓,这让我想起看过的一本书,叫《金融逻辑》这本书里面就有一个例子,什么因素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他们把影响的因素列出来然后利用排除法找出决定因素,这是利用理论结合实际解决问题。有许多时候像这样,我可以把自己以往学到的东西联想到现在所学的东西,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也欣慰自己看了不少书没有荒废了年华。
管理可以很广泛,似乎在哪里都适用这个词,因此它的定义也是五花八门,管理到底是什么还得回到你的理解。最通用的解释就是沟通和协调,为什么要协调,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与经济学的理解是一样的,经济学就是一门管理的科学罢,以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效益。协调的方法就颇具玩味了,人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刚开始是生产,后来就有了贸易,再后来因为贸易也无法满足欲望就有了战争,当有人在战争中胜出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便出现了宗教,或者说教化比较妥当,虽说中国没有宗教,但儒家,道家,佛教充当了说教的角色,最让我不爽的就是朱熹的灭人欲。
协调之后总得有个效果吧,协调的有效性就体现在效率和效益两个衡量指标上,效率主要考察的是成本产出比,效益则是目标达成的程度。这让我想起许多公众号运营狗的吐槽,每天被老板逼着完成所谓的阅读量和关注人数,老板一般都是不出一毛钱想收获10万+的脑残粉,企业往往还发一些让人提不起兴趣的东西,真是愁坏了运营狗。效率是有了,因为基本零成本嘛,但效益就难说了,加了一堆的死粉沉在那里,泡都懒得冒一个,比起只有1800的粉丝但转化率达3分之1的公众号差远了,所以说管理之前一定要明确目标,加粉是为了转化,倒不如培养种子用户来得称心如意。
因为没耐心视频就只看了开头几个,但收获还是不少的,之所以用差距这个标题是因为发现自己学校的师资和一流大学的差距真是太大了,以前有个师兄跟我说咱们和名校的学生差距那叫一个大啊,当时我年轻气盛,便有些敷衍地说我知道啊,现在想来倒是有些对不住他,辜负了他的提醒。
今天23:40才想起没有写日记,还是来坚持写了,这是第三天了,希望我能坚持写下去,晚安!
2016.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