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脊挺直,张弓搭箭,“嗖”的箭出,敌人倒下。
这是国产古装影视剧的套路。
如果射箭的人是主角,那箭射出去之前还会附加一个特写镜头。
看那坚毅的表情,霸气的眼神……
我从未怀疑过,直到买了一套《遗失在中国的西方历史》。
请看图。
这张图,是第一部出口海外上映的中国电影《柳碟缘》的剧照。
电影拍摄于1924-1925年,制作方是一家英国电影公司。
张弓射箭的古装演员,曾经是武昌神箭营的士兵。1907年,神箭营被解散,他可能流落到上海或是杭州(影片在两地拍摄),制作方不知是怎么找到的他。
据说,电影制作人波格森上尉认为启用一位业余演员来演电影,要比表演程式化的专业演员更自然。
转回重点。
请注意他张弓射箭的姿势,和当下演员摆的poss完全不同。
上半身向前探,拉弦的右手臂没有向后过肩,拇指勾弦,其他四根手指压住拇指。
看发力点,应该没有借助腰腿部的力量。
搜检资料,发现满清士兵使用的主要是复合弓,短小、弹力大,非常适合骑兵使用。
满人骑射,就是使用这种弓。
复合弓的弓体较短,但弓的弹性好,弦可以拉得很长,拉弓长度与弓体长度比很高。
当拉满弓时,手指拉弓处与弓弦可以形成锐角。但据说,射程只有30米。
使用这种方法,拉弓的力直接作用在拇指上,拇指会受到伤害,所以,必须戴上一个指套来保护,这种装具就是扳指。
扳指是射箭专用,但满人武功废弛后,就把它当装饰品了,其质地也由原来的犀角、驼骨等材质,上升到象牙、水晶、玉、翡翠等名贵原料。
影视剧里的射箭姿势,应该是照搬了现代射箭运动。
但是,现代射箭运动源于主要使用单体弓的欧洲。弓体比较大,他们是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相并勾弦,借重腰腿部力量,射程远,但只适合于步射,不能骑射。
无论使用什么弓,人类使用它的姿势,都圆满解释了“张”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这是战国晚期中山王方壶铭文中的“张”字。
——一张弓的形状和强调用“丝”制成的弓弦,这是左边的“弓”;
——右边的“长”,刻画的是人老头发长的形象,用作形容词,则引申指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大。
让弓背和弓弦的中间两点距离变大,这就是“张”的造字本义。
宋朝人欧阳修专门在《新唐书》中解释了“张”姓与“弓”的密切关系:“张氏出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挥是黄帝的孙子,与颛顼是堂兄弟(颛顼是上古五帝之一)。据说,挥受天上弧星启发,发明了弓箭,被颛顼封为弓正,就是负责监管制造弓箭,世掌其职,所以,他的子孙被赐姓“张”。
在氏族社会里,一个新姓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新氏族出现,大略相当于后世贵族的封号,可以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可见他的贡献之大。
挥,就是今天张姓的始祖。
喜欢的朋友请点个赞。
转载使用请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