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了一篇周作人眼中的鲁迅,我们从小认识的鲁迅先生是“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评价开始的,很遥远。看到弟弟对逝去的哥哥的描述,很真实。
周作人说,鲁迅一生在文艺上的成就分为甲乙两部:甲为搜集辑录校勘研究,乙为创作。前者是靠他的兴趣,从小时候开始,不间断地用力。我们所知道的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如果不是他偶然一次替周作人去北大上课需要讲义,也不知道鲁迅的这番爱好何时浮出水面。周作人说“他做事全不为名誉,只是由于自己的爱好。这是求学问弄艺术的最高的态度,认得鲁迅的人平常所不大能够知道的”。而这部著作比起他创作的深度和广度,更是跨越时空的。
这篇回忆弟弟的文章,仅仅在文末五分之一的笔墨,说了说鲁迅的创作,所有的艺术呈现,因为鲁迅“只有苦痛与黑暗的人生观”。一个人如何能和自己的苦痛黑暗,悲愤绝望长期相处?还有这样一番研究文艺的兴趣爱好,还有几篇嬉笑怒骂的文章,我简直不可以想象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智世界。这才是鲁迅真正伟大的地方。
想着自己能心智阳光活至今日,全凭着我那点细微的爱好推动着。当我迷茫的时候,我就做两件事,第一就是去学习,第二就是行动。
迷茫的时候,正处于舒适圈的的边缘,我看见了一点东西,又仿佛看不太清楚。我要做的就是踏出一步,离开那个舒适圈。回顾过去的3年,每逢自己的转折和决策点,我都去学习。无论是心理学,生涯规划,还是国际培训师,还是我明年又将开启的生涯的系统学习,自我投资一项跟着一项,一项比一项更大。
每一场学习,要么让我离真实的自己更近一点,要么让我离更大的世界又近了一点。学习是没有风险的投资,并且总是加倍地回报你的投入,因为学习的回报既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又有远超过金钱的价值。
当我坐在同学们中间时,我发现,有人比我更迷茫呢!心理稍许平衡了许多,所以,那次我的培训师导师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告诉我们,抑郁的对立面是轻度抑郁,而不是健康。突然有点明白。迷茫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既不是先知,也还没看破红尘。看到一点而又看不清楚的状态,是健康的状态。
怎么看到的“那一点”,就是行动,做点事儿,去读书,去旅行,去培养一个兴趣,去加入一个社群,去做一个实验,去认识一些人。更有信心一点,可以领导着一件更大更有趣的事儿,看着他在看不清的路上一点点被看清。我们的价值,不是别人赋予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赋能自己。
胡适说,“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比我们早100年的人,面对一个看不清的中国说出这番话,你觉得这是鸡汤文吗?
当然,行动也意味着失败和挫折,挑战和不确定,也意味着更多的困惑和未知,但相比较100年前鲁迅和胡适的时代,我们的前景远不至于苦痛黑暗,悲愤绝望。
如果你准备好了一点轻度迷茫,就可以随我一起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