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法,阅读有方。我们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的去看一本书了呢?或许你会说虽然我不常看书,但是经常会看很多的文章。那么你好好回忆一下,你昨天看了什么?你还记得内容吗?讲的方法你用上了吗?
碎片阅读只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那些琐碎的时间,但是真正想去学习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一定要进行深度阅读。
那么如何进行深度阅读呢?是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逐字逐句看一本书吗?答案是否定的。深度阅读是按照一定的方法更好的吸收知识。
一、阅读的角度
一般我们拿到一本书,就会按照作者排版的顺序去看。比如我喜欢文学,如果是一本文学类的书,我可能会急不可耐的去了解故事的进展,掉入作者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悬念,最后揭示结局后若有所思,可我所想的,不过是故事的情节。
这种阅读,被称为被动阅读。我们会始终跟着作者的节奏去走,这样不管看哪一类的书,最后所得到的不过也就是一些事件、观点、眼前一亮的句子。仍达不到深度阅读的目的。
要做到深度阅读,我们第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阅读的角度。看书的时候要以自己专业的角度去出发,把自己当做书的主人。以我自己为例,我是一个写作者,文学类的书,我必然是要去了解这本书的结构以及作者所切入的那个点,学习他的写作方法。有了自己的角度,那么我就可以通过阅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当我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我就已经想好自己要做这方面的输出。怎样才能把这本书的知识或者自己的阅读体会去表现出来呢。
这时候我想到了我目前的首要方向是阅读,其次才是输出。所以我并不打算去探索那种非常厚重的知识和文化,也并不打算去写网络上很容易就能搜到的故事简介。正好当时看了《平如美棠》,这两本书都有个共性,都写到了爱情,结局却那么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打算把两本书的相关知识结合到一起。
二、深度运用阅读成果
深度阅读之后运用起来会有些不好下手,因为我们会获得很多的知识,面对的知识量太大,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但是不用担心,深度运用也有方法。我们可以从所获取庞大的知识中,挑出三个最重要的知识点,不去考虑别的,先动手去试试看,根据自己的应用情况去总结自己的方法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
当我看深度工作这本书时,我特别想看看那些很厉害人如何做到专注和投入?我关注的点就是他们的一些习惯和方法,这样可以精准获得很多有效的信息。
书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准则,其中第2个准则是“拥抱无聊”。里面有一小节:像罗斯福一样工作。罗斯福是位兴趣特别广泛的年轻人,他会进行健身、舞蹈,诗歌阅读,自然学等等。
虽然有这么多兴趣爱好占用了学习时间,可是他的成绩却没有下降。其中的蹊跷就在于,他利用好了上午8:30到下午4:30的时间,他在这8个小时内还预留出背诵和班级课程、体育锻炼以及午饭的时间,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自己学习。
这时间是非常的紧张,可是就是因为他在这些时间内只攻读课业,并以极大的强度攻读。超强激发了自己的潜能,锻炼了大脑,实现了最高效的时间利用。
这种冲锋状态其实是非常消耗大脑的能量,刚开始的时候,一周进行这种实验次数不要超过一次。要提高自己大脑的强度,但也要给他休息的时间。
我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并不能承受住这个强度,我计划好自己写作的时间后,在手机上利用番茄钟进行倒计时,每次遇到休息时间都是直接跳过,不断地持续进行,变得后续乏力。
我们需要在运用的过程中将遇到的方法不断地解决,最后,将它慢慢的打磨成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打破知识边界
书海浩瀚无涯,生活学问无疆。很多的知识不能搬来直接运用,还需要在合适的情境,恰如其当的尝试。
我们的思维不能特别固定,不能说写阅读方法的书只能用来帮助我们阅读,写演讲技巧的书只能帮助我们演讲,它还能帮助我们去写作,分享时还能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当我学习《洋葱阅读法》的时候。我关注到作者每次讲述一个知识点时,都是先通过一个故事引出来,然后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阐释它,去验证它的可行性。后来我将这个经验尝试去用在微头条创作中,通过故事引出我所要表达的观点,并且结合自身经验去写出来。
每个人都不缺深度阅读的时间,缺少的是坚持尝试的时间和深度阅读的方法。深度阅读法就是先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专业角度主动阅读,找寻问题的解决办法,要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然后进行思考:是不是可以用到自己的身上?
如今生活节奏太快,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便捷,功利的思想被无限的吹捧,人心浮躁,学而不得深入。每天花了很多的时间去阅读,但是读而不精,焦虑了自己,感动了别人。因为我们需要经常进行深度阅读,踏实地充实自己。
本文作者:半梨 。 半生风雨,草木为刀的姑娘,梦想能拥有一座森林、一间小木屋还有满屋子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