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读《呼兰河传》的那几天,有一天晚上某一个瞬间突然觉得自己那一天心情都是阴沉的,却不记得有过什么大悲之事,然后觉得自己莫名其妙。难道是因为凄婉,因为《呼兰河传》的凄婉么?可其实也想不起书中具体什么情节触动到,看来,有些时候,情感比事情更容易被记忆。
☞抗拒不了的严冬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的,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这是一片脆弱的土地,这是一座自然生长的呼兰河城。从书中走进呼兰河城,就是从严冬对其侵城略地开始的。我的记忆里似乎没有见识过这般的严寒,但能想象到这种冷冽有多么刺骨。
“那里边的人都是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的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的默默的办理。”
无论城外世事如何变化,城里的人自成一片风骨,似乎有序得紧,一切都很平静。人人都很坦然,春夏秋冬任其循环,对于生老病死也就顺其自然吧。
呼兰河城里生活着的人,刻板单调得很有规律或者是很有规律地在刻板单调。人们好像没有灵魂,好像呆滞的感觉,生活是发呆的样子。可能人性就是偏向安逸,如果可以这样活着,日子久了,根本不会有想要追求些什么的意识。安逸的圈子围着一道枷锁,辐射出魔咒,没有反抗,没有斗争,没有图强。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呼兰城的奇妙事儿
呼兰河的人还是有精神盛宴的,比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但这一切都是为鬼神而兴的,变着花样地开展,不知是敬奉鬼神还是慰藉自我。人们追奔着去看戏间隙还不忘联姻缘成好事,可这事究竟是好是坏得让那跳了井的女子来说。
“年青的女子,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命,于是往往演出悲剧来,跳井的跳井,上吊的上吊。”
这都是指腹为亲惹的苦端。如果女方穷了,男方不愿娶便也只能作罢,如果男方穷了,女方便不得不嫁,因为女方命硬把男方“妨”穷了,而嫁过去了之后又不断受到侮辱与攻击,可这莫名其妙的不幸竟然就莫名其妙地归咎于命运了。既然是命运,便无从更改了,但又不想继续忍受,怎么办呢?那索性就不要这条命了,没有命了还要给我设什么运呢?然而,这又是一种最无谓的反抗,付出的代价却是最大的,大到以后都没有机会付出代价了。所谓一了百了大概如是。
还有老胡家的团圆媳妇,十二岁因为长得太高被人说成十四岁,太大方了又让人觉得不像是个媳妇,走路快了又得被指点不害羞。之后,没过几天,那家人就打起她来了,叫声远近可闻,她婆婆觉得打是调教;后来那家又夜夜跳大神,把小媳妇跳出病来了,病了被人灌了好些奇奇怪怪的药,却都药不对症,病情加重;请了个云游真人来抽帖,又说在团圆媳妇脚心疤痕上一划,魂就不会被阎王勾走了,这一折腾,白花了五十吊钱;又翻出新的跳大神花样,当众用大缸给小团圆媳妇洗澡,就这么被浇了三次热水,把人捉弄得昏沉,最后再也醒不过来了。
还有性情古怪的有二伯,这个偷澡盆偷酒壶却自觉行走端正,和雀子大黄狗砖头都能谈天说地的有二伯;冯歪嘴子的女人死了,大家觉得他一定完了,他却出人意外地担负起责任用心照顾俩孩子,而他瘦弱的小儿子也一天天长大,可大家觉得这儿子还能活着真是莫名其妙。
但这孩子“微微的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这好像是这些奇妙事里最温暖的一丝。
☞不知今世何世
矛盾在《呼兰河传》的序中多次提到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生活是寂寞的。读《呼兰河传》,一直在想,为什么萧红总是寂寞的,童年是寂寞的,在呼兰河城是寂寞的,在香港是寂寞的,在国内文化人云集于香港时还是寂寞的。
第四章,每一节,都提到“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大概这荒凉带来的寒凉,悄悄埋下了寂寞。
“家里边的人越繁华,我就越寂寞,走到屋里,问问这个,问问那个,一切都不理解。” 那是寂寞的一个剪影,“我”的祖母病重的那几天,来来往往许多人,可没有一个人可以停下脚步。我的印象中,好像有过这种儿时不明的寂寞,大概就譬如是家人亲戚一大群人疾手疾足在准备一场酒宴的时候,每个人都忙碌着该忙碌的,可孩子呢,没有什么玩伴的孩子呢,只有屋内走进走出,眼珠子骨碌碌地盯着大人们的忙碌,不想被大人说碍事,所以只好在远处看着,假装自己也很忙碌,可心里好像是难过的,只是这难过又感觉毫无道理,家里有大事大人们忙碌不是天经地义的吗?那么自以为懂事的孩子又怎么能够使小性子呢?即便抓到一只蜻蜓想去分享喜悦的时候,也忍住吧,独自一人去花园里玩吧。嗯,这是最好的方式了。
寂寞不在于单调的生活,诚然,生活缺少多样性更易寂寞,但我始终觉得,寂寞真正的触点在于不得情感无可享受温暖。人世人世,这世间重点在于有“人”,而有血有肉、有灵有魂、有情有爱才是可爱之人。身在热闹的都市里,穿梭于车水马龙之间,终日人群沸腾,人的肉体是不孤单了,但心总是干的冷的木的,所以相遇相识相知一位有灵魂而懂人灵魂的人是寂寞人心底最渴望的诉求。
家里边多少年前放的东西,没有动过,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的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的平板的,无怨无尤的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
他们的意识里,人命都不关天了,还会想要积极地波澜壮阔么?读到这些文字,是无奈的,感觉好像站在一潭死水面前,看不到流动,也不存在生生不息。但呼兰河城的世道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地方的底层人民,无非这样活着便活着,为了吃穿就已经活得很用力了,谁又曾想过要有什么真知灼见呢?他人要说愚昧无知,那就是吧,反正也不懂得清醒。
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饱,也穿不暖。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
“苍凉,幽渺,真不知今世何世。”
☞花园里的倾城时光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那时候不觉得花园里的生物是自由的,人却是不自由的,所以也玩耍得尽兴。何况花园里还有最疼爱她的祖父,因为祖父的爱,其他人的不爱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花园里的那段时光是“我”最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我最眷恋的时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小白菜、韭菜、狗尾草、倭瓜、蚯蚓、蝙蝠、黄瓜、家雀、樱桃树、玫瑰花,每一样都刻下童年的痕迹。
这座园子里,我最关注的是狗尾草,那也是我童年的记忆,最念怀的片段。那时候还不是现在这般到处都是水泥地;那几年雨后还能闻到青草香和泥土气;那时候,家里的后门两侧还长着高低不一的狗尾草,我可以一个人或者三两人坐在阶梯上用手挑逗狗尾草,高兴了就用脸去贴草尾感受来自大自然的触摸,风一吹,各色草啊花啊都摇曳起舞开来,那感觉很是惬意;偶尔还能看到有人牵着牛啊羊啊经过,小时候看到就很兴奋,因为一直以为只会出现在电视里,相比鸡鸭鹅,这样庞大的生物以为与生活离得一定很远。不过也没见到多少次,那最后一次见到也不记得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总之很快地,红土地、狗尾草以及许多不知名的野花野草都一起消失不见了。
童年的孩子,单纯到忘乎所以,什么烦恼也不去纠结。越长大越怀恋过往,童年越美好,以后的不美好就感觉翻倍残忍,或许,这也是“我”寂寞的原因之一。
萧红一生的基调都是悲的,活在兵慌马乱的年代,又遭遇太多坎坷世事。但她与呼兰河城不一样的是,呼兰河人是无知无谓平平淡淡死的,而萧红有过轰轰烈烈般的挣扎。
活着,不求踏入乌托邦,但求不要绝望地活着。
简书ID: 慕柒芮
拒绝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