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是三字经中的一段,它讲述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大家的印象中,孔融只是个孝子的典范,可是长大后的孔融又是什么样的呢?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听过“十八路诸侯讨董”这一段,而这十八路诸侯中就有“北海太守孔融”这么个人,对孔融了解到这里的人已经不是非常多了,而了解了这些的人,也大多是从《三国演义》中看到的。在大家的印象中孔融是这样一个形象:比较孝顺,军事天赋一点没有,平生从无胜绩。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军事就是孔融的短处,他出色的文采被官府得知,于是请他去做了北海太守,当时北海风平浪静,因为他自己就想找点事做,所以经常参加战斗。可是他的积极没有换来收获,他屡战屡败,平生从无胜绩。由此也可看出人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人人都有长处,孔融的长处便是简洁明了、切中要害的口才,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这项技能却让他离死亡更近了一步。
孔融的口才很不一般,他很小的时候,便通过自己出人意料的思路与惊人的口才走进了名士李元礼的家门,由此可见孔融先生的与众不同。因为口才之精,官府聘请他去做了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当时孔融的人气已经达到了极限,他的话已是一言九鼎,于是各路诸侯都去请他,他来到了曹操的领地,他知道曹操不是一心为汉的忠臣,所以想尽办法对曹操进行了刁难,还自己编了许多故事,这让曹操很没面子,可是曹操看在他影响力大的份上百般容忍。尽管这样,孔融还不肯罢休,那次曹操攻克邺城时,孔融说了一句“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害得曹操想了半天都没记起来,后来才得知孔融是瞎编的,这让曹操很没面子,最后在一次曹操远征乌桓,他竟嘲讽道“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真正激怒了曹操,于是曹操便杀掉了孔融。
孔融的死是很冤的,他本来完全可以踏踏实实的做一个好人,但是他却选“怼人”这条路,导致最终死亡。其实这不关曹操的事,而是孔融自己的问题,希望孔融先生可以在九泉之下好好地反思反思。
副:孔孟之家中的兄弟情深。 孔融是孔子的20世孙,但这次我想评价的是孔融的哥哥。众所周知孔融曾给了他哥哥一个大梨,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孔融的哥哥曾给了孔融一条命。有一次,哥哥的朋友犯了罪,来哥哥家里避难,但是哥哥不在,于是孔融就自作主张将朋友藏了起来,可是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朋友被藏在孔家的事马上被得知了,于是官府便把孔融兄弟给抓了起来,哥哥见弟弟有难,便挺身而出承担了全部的责任,于是哥哥被斩弟弟获救。哥哥就这样死了,孔融给过他一个梨,而他却给了孔融一条命,可见孔孟之家的兄弟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