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第一次读到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被这本书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住。我开始憧憬有自己的孩子,陪伴着他们慢慢长大。慢慢陪伴孩子长大,亲眼见证孩子成长,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多年以后,我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现在已经一岁多了,是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小女孩。每天清晨醒来,我总是习惯性地深情凝望着她的脸。这个小小的宝宝,原来只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我的身体里孕育。等到生出来,更是积蓄所有的力量,像一棵蓓蕾,茁壮成长,神奇的小生命。
“老公,我们家的小乖怎么这么可爱啊?”我每天都要这样不断重复地问老公。老公不厌其烦地回答我:“是啊,好可爱,跟你一样的可爱。”末了,他就笑我:“你一天问好多次,都问了几百次,几千次了?”我快乐地回答他:“哈哈,我就是情不自禁想要问啊!”
一位同样做了妈妈的朋友告诉我:“自己没有孩子的时候,每当听到孩子哭,就觉得太烦人了。现在自己有了孩子,只要一听到孩子哭,就特别心疼,忍不住想要去抱。”是的,因为孩子的出现,我们开始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开始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周遭的人和事,孩子让我们变得温柔,慈悲,感恩。孩子让我们重新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爱,善良,美好……
每天,我的宝宝一睁开眼,就开始了她新奇美好、活力满满的一天,各种调皮捣蛋,各种翻箱倒柜,超乎你的想象。一会儿把凳子当成小汽车,在各个房间里开来开去;一会儿捯饬厨房里的米袋子,把米撒了一地;一会儿拉开抽屉找东西,一会儿打开鞋柜翻鞋子。只要见到卫生间的门一打开,赶快进去搜寻盆里是不是有水,各种玩水模式就此开启,拍水,舀水,倒水,搓肥皂,洗泡泡……忙得不亦乐乎,不用多长的功夫,衣服裤子已经是湿漉漉的了。一上阳台,就俨然成了一个“催花辣手”,摘叶子,摘花,拔苗,还要去抠花盆里的土,搞得满地狼藉,手上沾满泥土,接着就要把手往嘴里放。
让她吃饭吧,她吃得差不多了,开始饶有兴致地玩起饭菜来,手捏捏饭菜又摸摸茶几、沙发,玩厌倦了,最后一股脑儿的全部倒在桌子上、地上。跟她搭积木吧,刚搭好一座引以为傲的“城堡”,她眼疾手快,一巴掌拍过来,“城堡”瞬间轰塌,不复存在。拍完了,就自个儿哈哈大笑,笑声传荡在整个房间里。给她讲故事吧,还没讲完一页,就迫不及待地往后面翻。指着书上的图画,支支吾吾一番,见妈妈没给她回应,急得哇哇大叫。原来啊,不想听故事,只想知道图画上画的是什么。带她出去玩吧,天黑了往家走,一经察觉,百般千般地不高兴,一进小区大门,挣脱了爸爸妈妈的手,指着大门咿咿呀呀,还想出去玩。她每天在家里笑笑跳跳,走出走进,一下子钻进沙发小小的角落里,一下子拉开窗帘躲了进去……
这样一个只有睡觉才安静下来,生龙活虎的捣蛋鬼,每天都要跟她斗智斗勇,有时候真让人束手无策。看了一些育儿的书籍,回忆曾经听过的育儿讲座,我开始用一种宽容理解的心态看待她,竟然还有几分羡慕她。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里面写到:儿童在0到6岁是1分钟都不能停止活动的,尤其是4岁以前的孩子。他们的触摸、抓、握、扭等举动,全部都是他们生命发展的要求。他们一刻也停不下,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索精神,他们不断地不停止地发展着自己的生命。是的,就是就这样,一刻不停,这就是她生命的全部,我羡慕她可以哭笑之间任意转换频道,更羡慕她充沛的精力和对世界不休不止地学习和探索。
早晨醒来,她轻轻地叫一声“妈妈”,我整个人都醉了。她自己玩腻了,抱住我的腿,娇滴滴地喊:“妈妈,抱抱,抱抱。”我把她拥入怀抱,她满足地靠着我的肩膀,我也觉得无比的欢欣踏实。每天吃过晚饭,我和老公就带她出去玩,有时候去荡秋千,有时候去玩沙子,有时候去看鱼,有时候去看花,有时候去博物馆,有时候去图书馆,有时候去公园,有时候去超市……她一高兴就眯起眼睛笑,像一株明媚灿烂的向日葵。傍晚,我们躺在一片大大的草地上看云,她就自己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拔草,吹蒲公英的小伞,晚风吹呀吹,吹来了甜蜜和温柔。
就这样陪她长大,只需要提供一个安全有趣的环境给她,只需要默默地在一旁关注她。就这样陪她长大,不生气,不苛责,不抱怨,随时准备着为她清理战场、换洗衣服。就这样陪她长大,不去阻止她对世界的探索,不去阻止她对生命的认知,不去阻止她成为她自己。就这样陪她长大,让她随着她生命的潜力自由成长,愿她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同时,愿她也喜欢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