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焦雄屏是女的,优酷《聚焦》那主持就是她!今更新了与宁浩的对话,主题是:我只想安静地做个反映时代的导演。
焦雄屏理解宁浩的作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早期创作感,现实主义表达,比如《香火》;第二个是渐入商业运作,镜头语言开始有比较大变化,比如《疯狂的石头》;第三个是自我的心境变化,比如《心花怒放》。她的确能扯,当老师很适合。
宁导只说,“看似是我的变化,实际是环境的变化。”一个方面来讲,这个环境有指物质方面,从没钱——挣钱——花钱。另一方面,电影市场环境变大,观众群体发生变化,从早期精英分子喜爱的意识形态电影,再到一线知识分子对视觉表达的要求,最后涌入大批观众,对其中的娱乐性要求。(关于观众群体对内容的需求这点我还是保留意见,这是一个产品和需求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又甚至是其他的原因影响了它们。)
可以看看电影院的增长图和宁导的电影票房结果图。
宁导按照市场的需求来拍一部《黄金大劫案》,但不甚满意。为什么按市场的需求来拍,怎么就效果不明显呢?难道是伪需求?视频没解答,宁导只是表达出,“我要站着把钱挣了。”倒是在新浪对三人组的一个采访有更多了解。
徐菲:如果按创作顺序来说,上一部电影是《黄金大劫案》,外界对这部电影争议较大,这些争议影响到你对新片的创作了吗?
宁浩:《黄金大劫案》是我职业化的选择。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是个职业导演。因为我是拍广告和MTV出身的,我不是艺术家,所以我有特别多的服务意识,就是我要服务于市场,而且每年要给市场出产品。但后来我发现观众对我的定位不是产品制造者,他们希望我是作者型导演,作品要有作者性。《黄金大劫案》作为一个产品来说,是合格的类型片,但观众觉得你不能仅仅拿出一个产品来。
徐菲:就是说观众感到了背叛?
宁浩:对观众来说,你是全聚德,你是做烤鸭的,你今儿怎么给我爆米花呢,我不需要在你这儿爆米花。市场跟你是有契约关系的,最早接受你不是因为你的爆米花,而是因为你是个作者,但是你突然不当作者,干爆米花了,那你这就不靠谱儿。
这算是我作为导演的转折。那好吧,我明白了,你要的是作者型,那我就给你作者呗。
但这个过程需要我去实验,我才知道你对我是什么态度。而且,其实作为职业导演来说过去你的选择权是很少的,你慢慢开始有选择的权利,这实际上跟电影环境发生变化有关系。
徐菲:所以你现在是认清观众对您的需求后,再为他们拍片?
宁浩:观众分为三个层次,一个是有价值观探讨需求的观众,叫社会精英。一个是有主流价值观,而注重品质的观众,叫主流知识分子,他们的价值观是主流的,他不探讨价值观存在,看中的是表达方式,你怎么表达。还有一类是最普遍的基本观众,他们最注重娱乐性。我一直都是拍第二层观众,我一直在主流价值观当中。像《黄金大劫案》就偏了第三层,第二层观众就会觉得,你怎么只拍这样的东西。当然第三层的观众就很开心,觉得很好。
还有一个关于宁导眼中中国电影不需要着急跟美国好莱坞相比较,因为电影是映证社会发展的。以前中国没有汽车怎么拍公路片?没有枪怎么拍枪战片?电影好像是文化归纳的产物,其实没那么绝对,类型片不就是演绎西方制作技巧过来的吗,然后故事内涵就可以有自己文化归纳。
最后对阿凡达的评价,第一次这样理解科幻片和特效片。科幻片中对生活的表达比重要稍微大点,而特效片就是视觉冲击占多数。并且现在科技对我们生活其实还未起到特别大的影响,等数字生活全面铺开时,那时的科幻片才真正融入生活,可到时科幻之上又是什么,难道是奇幻?
其实觉得我本来是第三层观众,因为我觉得看得爽就OK,当时看《黄金大劫案》似乎感觉还挺好看,现在看完宁导这么评价后,一下子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我不要这么肤浅,我也要进入第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