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个月来,人变得非常的浮躁,萎靡,焦虑,精神不振。
图书馆借的书太多,没时间看,我会焦虑;写文章没有思路写不出来,我会焦虑;天天跑步,体重上下浮动,没有太多变化,我会焦虑;甚至看书的时候,很多的知识我从来没有涉猎过,我更加焦虑,怎么那么LOW……
一点小事情,我就会变得多愁善感,变得非常的易怒,甚至都有点生无可恋的感觉。家人和同事明显的感觉到我的情绪变化,我也知道自己钻了牛角尖。可是我就是想不明白走不出来。
事情的缘由,是我们部门努力了快半年的项目,在最后一刻没签下来,意味着所有人的努力付之东流,所有的期望变成失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我自认为是属于一个比较消极,心态不好的人。但是自从写作以来,我的心态在慢慢的改变,也变得自信,阳光了许多。累积写文章,260天。不算非常勤奋,写了22万字。这其中一直有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收获了很多的赞,也收到了很多的读者拍砖。文章也由青涩变得日趋成熟和理性。
但是由于最近工作上的变故,我变得又开始消极颓废,甚至又开始了自我怀疑。写文章,绞尽脑汁不知道写什么内容。美好的爱好,变成了苦逼的自虐。天天上班,回家,哪有那么多题材,有点佩服自己前段时间的状态,每天一篇文章,题材也是信手拈来。
人果然活的是状态,心烦了,做什么事都感觉累,看书我要有收获;写字我会留意平台的阅读量;阅读量少我会告诉自己,写的太差。再努力去想该怎样提高,如此一来,人变的越来越累,甚至感觉写文章变成了负担。
其实当今,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就像你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想站着不动,可是人流会推着你不自觉的往前走。“树欲静而风不止”,所以你也不能免俗,欲望,名利,也是追求的目标。
其实写文章的初衷,是培养个兴趣爱好。是上班感到疲倦之后,有个释放压力的心灵后花园。可现在似乎偏离了轨道。是每天当成任务一样逼着自己在写。
如果我之前是勤奋好学上进的青年,那就没有今天迷茫,困惑的中年阿姨。为了不成为一个年老体弱,还要为微薄的退休金担心的老年人,我必需现在为自己挖一个自来水管,而不是天天提水喝。
学一个技能,可以赖以生存。40岁前活的云淡风清,没心没肺,所以今天活的艰辛,迷茫,人生也如理财一般,不做规划就如一盘散沙。
既然七个月可以写到22万字,那么,写100万字之后,自己肯定会有一个质的突破。如果100万字写完,还是非常浅薄无知,到那时再焦虑也来得及。
正如书上所说:要判断一个人的心灵状态是否健康良好,最简单的标准,《中庸》里的一句话:“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也就是说:一个人无论处在怎样的境遇之中(富贵、贫穷、顺境、逆境),都能保持自在安详、自得其乐的心境,都始终保持内心强大。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称为“君子”,亦即心灵健康的人。而要想获得这样的心灵状态和精神境界,就必须通过两个字——修行。
是的,我的品行还不够。内心根本没有定力,情绪完全随着环境而变化。最近一段时间,我在不断制订并修改2017年的目标,之前我有将近五年,没有帮自己订过目标了。因为我觉得订了,我也完不成。可是今年我坚持更新文章,坚持了快一年时间,我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写作不但变成习惯,更变成了爱好。
通过写作,与内在自我不断对话,一点点觉察,一点点剖析,可以找到自己的痛点和弱点,找到内心深处全新的自己。那种破茧而出后的重生。会获得新的感知、灵感、快乐与平和,挖掘出更多被潜藏的能量,获得心智的成熟与开阔。
所以,2017年,我会注重自己的修身。宋代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论语》自问世以来成为历代儒生的精神航标,被国际社会普遍誉为,能在21世纪拯救人类的思想之一,更有甚者称其为 “中国圣经”。一直喜欢《论语》,所以我准备认真的学一下这本书。
“吾日三省吾身。”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也当做是低潮中的反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