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的喜欢与关注,我已经长久不在简书写作了,最新的自我提升、情感、读书等文章,有兴趣可以在豆瓣关注:艾莉森王,或是公众号:醒awake,有全文收录,很期待再遇见你❤️
【请回答以下7个问题】
01. 我常常抱怨吗?
02. 别人应该会这样形容我。
03. 我希望别人这样形容我。
04. 我现在的生活阶段什么最重要?
05. 我真的懂我的朋友,我的伴侣,我的父母吗?
06. 上一次和他人合作是什么时候?
07. 我工作是为了什么?
七个短小的意见与建议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没错,你猜对了,今天我们要温故的正是这本出版于80年代的个人提升类“圣经”——《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它听上去好像是个噱头,没错,如果获得了知识却不亲身实践,那么这7个习惯真的只是金玉其外。
对此,我有一个建议,正因为我也常常忘记自己听过读过的“智慧”,最后还是得亲自走了一道弯路以后才恍然大悟,所以,真心诚意的建议大家时常回顾,复习,充电。
如果把这些建议纳入怀中并学以致用,那它就是黄金宝藏,适用一世一生。
01. Proactive instead of Reactive 积极主动
西方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形容自己用得最频繁的一个单词便是:proactive。
我猜想其源于这本书的盛行,proactive是什么意思呢?常见的字典将其翻译为“积极主动地”,红色一点的词典可能还会加上一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这厮用英语正统来解释就是“不被动受外界影响而拥有自主控制与创造力的”。
这样来说吧,我的室友在新年的时候许下了一些美好的愿景,他要成为一名慢跑者,他觉得自己这个人没有什么特别鲜明的特点,于是试图用慢跑来给盖上一个印章,有点招牌的意思。
所以,这是一个熟悉而忧伤的故事,它发生在他的身上,也发生在你我的身上。第一天,兴致勃勃热血沸腾,他一股脑跑了40分钟还意犹未尽;第二天,如钢铁一般的意志坚定着他的信念,他又跑了一个小时;第三天,风很大,雨很凉,他决定留在宿舍看部电影;第四天则又重现振作朝着那温柔的春阳进发,就这样持续了几周,风雨交加的日子和饮酒作乐的时光好像占据了上风,他已经一周没有跑步了,渐渐地慢跑者的形象与他划清了界限,他成为了那个“曾经想要慢跑过的人”。
这叫reactive,是proactive的反义词。那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是如何慢跑的呢?村上春树可以告诉你,从33岁起开始坚持长跑的他写了一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来详细纪实他是如何从夏威夷的考艾岛到马萨诸塞州的剑桥,他每年坚持参加了共二十多次马拉松赛跑,最终踏上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时刻奔跑着的村上至此不仅仅是小说家的身份了,他还是一名长跑者。
村上为什么坚持得下来,而我或者我的好友不可以呢?不是因为我们天生屌丝,而是他有一个先发制人的意识,叫“积极主动”。村上给自己初步形成的目标是每周六十公里,他没有说每天一定要跑步,但是每周的公里数却是大致确定的,也就是说他非常有自知之明的留出了一天去面对不可控的因素。
“有的日子天会下雨,有的日子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还有觉得身子疲惫实在不想动步的时候,所以预先设定了一天“休息日”。而且,真正的实践起来也不是说每天不差毫厘地跑个十公里,有时一天跑了十五公里,那第二天则顺势跑个五公里即可。”
就在这时,proactive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成功坚持的村上与失败放弃的室友之间相差了一个主观能动性,一个人的行动是以外界的压力(天气,忙碌,疲乏)为参照还是以自身的价值(完成六十公里即可)为行动的指南,决定了养成习惯的关键。
虽说这本书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可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习惯一定非proactive莫属,如果这一个习惯不能养成,那你甚至都不会在阅读这篇文章或者尝试一下探究这本书,毕竟,这一类的“自救、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书都是在唬人而已,对吧?
02. Begin with the end 以终为始
你与你的亲朋好友穿戴整齐出现在一场葬礼上,气氛十分凝重,你好奇地走上前去,想要看看墓碑上刻的字(西方文化中的墓碑上常常刻着一些描述故人生平或者身份的语句),才发现这是你自己的葬礼 。这不是恐怖故事的开篇,而是作者想要读者思考的问题:过完这一生,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一些什么样的事,这些都是生命每一个阶段自己可以做的畅想。
作者进一步指出每一件事物都是“两次创造”的结果,第一次创造发生在我们的头脑里,第二次创造发生在我们的行动里,乍一听这不是不言而喻的真理?可要命的是,大多数人在还没有行动之前便放弃了思考,对此,也许正有一枚解药,现在当下立刻马上,你就来思考一下,自己希望以什么方式被人们记住呢?可以给自己列下一个只属于自己小小的“使命”,例如, “做一个温暖的爱人,忠诚又体贴”,那你就不会去做出一些出轨行为,也不会因为对方亏待了你便大发牢骚以牙还牙,因为你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男神威尔史密斯的人生目标是:I want the world to be better because I was here.(我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因为我曾参与其中。)
也许一生太长,你还做不出决定,我曾经想做一名记者,后来却去公关公司上了班;我想做一名作家,后来又去新东方做了老师。有一阵子内心深处是恐慌的,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事,我将这些迷茫与无助和一位旅行路上遇见的朋友分享,他很镇定。
他说他在进入职场以前就确定知道自己想要一步一步升职来走向人生巅峰,所以他非常努力工作。可是每一次的部门经理提拔都没有他的份,他这才明白过来,自己的行动与目标在现实中脱了节,无论他的工作能力有多强,他如果不首先把目光锁定在“经理”的职位上,他最后是不可能升职得逞的,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他在公司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自己想要变成经理这件事了。
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他在公司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自己想要变成经理这件事。而他给我的忠告是,你所做的一切看似毫无关联,可是就好像乔布斯著名的演讲所说的那样,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一个在构成你现在生活的点滴,做老师做记者当作家,都是一个为了表达自己激励他人的手段,终端在你自己身上,所以你的目标一直都很清晰。
To Inspire
激励他人;给他人灵感
03. First things First 要事第一
“你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是健康,是家庭,是两三好友一起小酌。”
“那你为什么还天天加班?一回家就倒在沙发上装死?”
言行不一是我们生活丧的第一个症状,现在我希望你停下来,综合前两条习惯,思考一下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吧,如果你可以努力养成前两条习惯,那第三条,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前三个是我们训练如何成为完整的自己,接下来我们要聊一聊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如何与集体共存。
04. Think WIN-WIN 双赢思维
世界上有一些关系是由恨与嫉妒构成的,马克吐温说过,Man will do many things to get himself loved, he will do all the things to get himself envied. (人们会做许多事情来让自己受到别人的喜爱,但是他会倾尽一切努力来让别人嫉妒。)
生活在科技革命以前的人们常常有相同的思维,他们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定量的蛋糕,穷人若想要分得一块,那就必须从富人手中的蛋糕去瓜分,所以人们长期处于阶级分明的社会里。可是,现在通过经济的增长我们明白了一个“中产阶级”的社会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双赢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假如说我是一个博客撰文者,你也是一名写作者,某一天我在浏览文章的时候发现了你的真知灼见,于是迫不及待地在自己的平台上去分享你的文章,这次分享为你提升了10%的知名度,于是你对我产生兴趣,也到我的平台山选中了一篇符合你价值观的文章去分享,这自然而然地也为我增加了读者的数量,我们的文章都得到了正向的传播,读者也得以从不同角度获取新的信息,场面一下就很好看了。可是如果起初我对你的成功与文采感到嫉妒,那后果大家都知道的,对谁也没有好处。
05. Seek to Understand to be understood 同理心,理解他人
有一天,爸爸和儿子在讨论一件事情,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爸爸很郁闷,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倾诉:“好郁闷啊!我跟我儿子根本说不了几句话,我真是不懂他,他根本就不听我的。”好友惊奇地说:“等等,我想说你要去懂一个人不是应该你先去听听他有什么要说的吗?”
因为这个小故事我懂得了和妈妈如何平心静气地交谈,我们总是抱怨与父母亲之间的代沟,总是叹息父母的不理解,总是强调我们之间的代沟,却忘了自己是否真的懂父母。这短短的一个故事教会了我如何去处理这个最烫手的山芋,先去听一听对方有什么好说的,接着再表达自己。
06. Synergize 综合统效
这个习惯就算是对英语是母语的人来说都不是很好理解,中文将其译为“综合统效”,还是不好懂。其实,说白了它就是一个1+1>2的文字表达。自然界中有许多synergy的例子,例如,“松鼠与松树”,松鼠在树林中生活不仅可以获得强力的庇护还有充分的食物,吃饱之余的松鼠很喜欢储藏松子以备不时之需,这时松子便会散步各地,最后松鼠要么吃不了了,要么压根就记不得自己把松子藏到哪里去了,那些被遗忘的松子日后久可能长成松树,又为更多的松鼠提供家园保障。这是自然界的胜利,也是人类与其共存的胜利。
而它放在商界里也仍然适用,假如树上有5个苹果,我们两个人都太矮了,如果单凭自己的力量最多一人摘到一个,可是如果我们肯合作的话就会轻易的得到5个苹果,即使平分也会有更多的盈利,一加一在这个时候就能算出等于五的结果。
07. Sharpen the Saw 不断更新
有一天,乔的邻居在用锯子割树,他的锯子又老又钝,一整个上午过去了也没什么进展,被吵得实在受不了了的乔终于忍不住敲开了邻居的大门,“ 你什么时候才能消停下来呀?”乔问。“还早呢!锯子不好用。”“那你为什么不先把锯子磨利一些呢?”“那也太浪费时间了!”
读者和作者都知道,乔的邻居才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他肯先花点时间磨练自己的工具,那最后锯树的时间一定是会减少的。
没有合理的工具,就好似当下的我们没有合适的技能,而选择阅读这本书或者来复习书籍总结的你就是在“磨利自己的刀”,不断的学习新的事物,学一门新的语言,为自己储备好知识库,也同时重新审视自己,便是不断更新,不得不说,不断更新自己最实用的方法便是阅读,通过阅读可以省去大量的无用功,节省大量的时间去开发一个更加新鲜的自己。即使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他们也得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比尔在创造了微软的辉煌以后还在努力学习关于硝酸盐的知识,而且在微软紧张的创业初期,他还会特地为自己留出几周的时间专门用来进行阅读与学习,不断更新换代自己。
我们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磨利自己的刀”,通过锻炼身体和合理的饮食,我们为自己的健康下了一大步棋。
通过阅读学习和向他人分享,我们更新自己的思维,也强化学到的知识。
通过关注精神层面的健康,我们更懂得了珍惜身边的人与物,甚至会抛去对物的执念。
而这一切都将为我们的生活加分,不是为了成功,而是为了生活,请记住,丧的人生只是一种选择。
不过我认为,让《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不仅实用、而且意义深远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对塑造品格、而不是“赢得成功”的强调。
接下来再回答一遍这七个问题,我期待你与我分享你的答案,并找到自己的personal mission statement,我最渴望的是做什么?
01. 我常常抱怨吗?
02. 别人应该会这样形容我。
03. 我希望别人这样形容我。
04. 我现在的生活阶段什么最重要?
05. 我真的懂我的朋友,我的伴侣,我的父母吗?
06. 上一次和他人合作是什么时候?
07. 我工作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