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麦家一部有名的作品——《风声》,包括由潘老(故事中的老天)所讲述的东风、由顾老(故事中的顾小梦)所讲述的西风以及由作者“考证”后描述的静风。每一种风声各有其合理之处,然而合起来去看,能入心的仅仅只剩下一个个人物的情感和心声。
故事发生在国共两党全面抗战前夕(1941年春夏之交)的杭州西湖边上,那个时候的杭州被多方势力所盘踞,盘根错节,各类间谍也趁机潜伏其间,并组成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一个情报网。
其中,故事主人公就是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无论是在潘老的描述中还是在顾老的叙述中,她都是那样的心志坚定、果敢决绝却又不乏闪烁着人性智慧。
我经常跟身边的人讲,如果是我处于那种情境下,不说能想出反击的办法,甚至能保持镇定都是难以企及的了,所以遇到这种能忍非常人所能忍的人物,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更何况作者说的就好像故事是真实发生的一样,咳,事后才发现其实这只是麦大大虚构的,不得不说作者大人的脑洞多的都像禾筛,筛一把下来粒粒都饱满圆润)。
首先就来说一说我们的女主,李科长,作为军机处译电科的一把手,可以说是搞情报的绝佳位置了,但就因为处于这个位置,所以也很容易招来祸端,所谓怀璧其罪,因此,她平时表现得少言寡语,不(原)近(则)人(性)情(强),这也为她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坚守下来创造了个性条件。那她为什么会被怀疑呢?
故事要从张司令给出一个拐弯抹角的密电后开始: 全军第一处,岂容藏奸细,吴金李顾四,你们谁是匪?所有在场的有看过或接触过密电(一封南京来电,表示老K将要过来组织群英会,商讨抗日反汪之计)的都成为了嫌疑人“老鬼”:吴志国(男,军事参谋部部长)、金生火(男,军机处处长)、李宁玉(女,军机处译电科科长)、顾小梦(女,李的科员)、白小年(男,张司令的秘书)。实际审问过程由机关长肥原龙川以及特务处长王田香负责。
整个过程完全是斗智斗勇、一个不断地诛心、敲诈,另一个要不断地搅浑水、摆脱嫌疑,并且把危险信息传递出去。
李宁玉一开始拉吴志国下水真的漂亮极了(设置一个模糊性问题,把关注点引至别的地方):
李宁玉:……后来吴部长看完文件,走的时候说要跟我说个事,我便带他去了我办公室……
“她说你进了,你说没进,我信谁?”至此,吴志国变成了重点怀疑对象。
接着老鳖的信息走漏,老汉被抓住,又一条密电被缴获。密电的字迹又成为了另一桩指向吴志国的证据。然而只要是有动作,那么必然会留下痕迹。李宁玉也被迫陷入了重点怀疑当中。来自其他人的指证让她处于极度的危险和紧张当中,同时还要极力想办法把这边的信息传递出去。
这个时候,李和肥原的内心挑战才正式开始。
肥原无疑也是擅长心理战术的高手:有疑就会有惧,有惧就会夹紧尾巴,风吹草动都容易让他们受到惊吓。秉持着这个原理,肥原屡次设置幌子,或骗或炸:利用老鳖、老汉来诱骗,利用吴志国的假死,组织假营救想让其露出马脚。
在这样的高压和轮番攻击下,首先,要如何保持镇定?
老鬼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地拆招卸招,事实上,这个时候肥原已经快没耐心了,他开始打破自己的骄傲——只询问,不动刑/证据第一。在寻找老鬼的过程中,他开始理所当然地认为李是老鬼,开始对李动用私刑。
而老鬼也快没有时间了,他必须把信息传递出去。
而接下来关于信息如何传递出去的,我反而更愿意相信顾所讲述的西风篇。理由如下:
1、群英会马上就要开启,肥原他们没必要冒这个险(她死前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自己不是老鬼),他们完全可以等事情结束后再转移李的身体和物品。
2、在这个节点以这样激烈的方式死去,有些不符合李一贯以来的稳重和应对事情的方式。就像顾小梦说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最后老鬼不可避免要浮出水面。
所以信息才能以那样神奇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传递出去。
顾小梦完全被这种设计的美丽,这种来自同行的惺惺相惜,这种人性的伟大所感动和惊叹,这也让她愿意成人之美。
至此,虽然有立场不一样,利益不一致,甚至在受到背叛后,顾小梦还是做出了那个选择。在李宁玉向顾下跪,逼顾发誓时,是算到了方方面面的。
可以说,这件事情能成功,虽然心智和推理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但李对自己作为情报员的使命感以及顾最后的情感和良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