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常会问什么是NLP?怎么说呢,关于NLP的定义只有一个——神经语言程序学,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却有很多,比如有的把它当做实用心理学、有的把它当做心灵成长的课程、有的把它当做教练技术。其实nlp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心理学体系了,我认为它现在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里给我们支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模式来支持我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这个模式是我们从小到大不断的学习成长建立的,到了成年以后趋于稳定。这个模式我们可以叫做心智模式,大多数人形成了稳定的心智模式以后就没有太多的变化了,基本上就会用他形成的心智模式去处理所面对的问题,包括他从什么角度看问题,从什么高度看问题,从什么维度看问题,如何判断是非对错,如何采用应对措施。但是,很显然,我们那个已经形成了的稳定的心智模式并不一定都能够很好的帮我们去作出最优的判断与选择。那么心智模式和什么有关呢?它和我们的认知水平有关,比如我们的认知能力认知方法等,认知水平帮助我们建立心智模式,而心智模式又反过来影响认知水平。举个例子,前段时间看了个电视剧,里面有个父亲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他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就一直用的是打骂的方式,很多人认为这个父亲一根筋,或者太简单粗暴,其实这件事的本质是他的认知水平低下造成的,不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应对的方式。同样,我们经常会说一个人“看的比我们深远”,其实就是说这个人的认知水平比较高。但是,众所周知,我们很难改变以前固有的心智模式,唯一的方法是不断的学习,尤其是学习如何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而NLP就是一门关于如何提升我们认知水平的学问,它从理论到实践建立了一整套简单有效的方法快速的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并应用于实践,快速的改变和提升我们的心智模式,从而达到改善我们的工作生活状态的目标,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轻松满足成功快乐。
NLP里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十二条前提假设,香港NLP之父徐志忠神父说:“前提假设是NLP的免疫系统”。无论什么思想或行为,你用12条前提假设过滤一次,便不会产生多大问题,并且已经是非常“NLP”了。我认为十二条前提假设是重新构建我们认知系统和心智模式的重要基石。
第一篇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No tow persons are the same.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达芬奇的老师也告诉达芬奇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鸡蛋是一样的,即使同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也是不一样的。其实这句前提假设我们在内心里仔细想想都是认同的,因为这是一个已经被大家熟知的哲学命题——事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又常常忘了这条前提假设,我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都会听到有人这样说“这人怎么这样呢?“这人真怪,太特立独行了”“他怎么就那么不合群哪”“就是爱出风头”“你的想法真奇怪”。其实我们都在表达,他(她)怎么就跟我不一样呢?但是,这句话真的只是个哲学命题吗?它有没有更深的意义呢?其实从心理学它的内涵还有很多。
害怕孤立。
当我们说一个人很不一样的时候,我们表达的是他和我不一样,但是反过来看我和他其实也不一样,这不是可怕的部分,可怕的是他和大多数人一样而我却和他们不一样。在更古老的年代,离群而去就意味着死亡,这是我们基因里储存的信息,所以我们努力的和大家一样,至少在大多数时候我们会选择跟大多数人一样。这也是所谓的从众心理。
渴望认同。
前面说了我们具有统一性,同时又具有多样性,这个多样性就是我们和其他的同类不一样的部分。我们一方面害怕被孤立但是我们同时又希望把自己与众不同的部分展示出来,尤其是这个极度彰显个性的时代。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在彰显个性的时候我们同时渴望被接纳,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大多数人认同。
强调对错。
基于上面两点,基于安全感的需求,我们总是需要站在正确的一方,大部分的矛盾冲突都来自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你怎么能跟我不一样呢?
因此,我们一方面接受“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但是同时我们又希望别人能够在很多时候跟我们一样(其实本质是我们希望跟别人一样)。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有多少的烦恼来自于此呢?我们的老公不洗脚就上床、我们的老婆平时不爱收拾屋子、我们的上司常常给我们穿小鞋、我们的孩子学习总是不用心、我们的同事总喜欢在背后八卦、我们的客户始终无法理解我跟他们说的那些观念。我们每天都被这些事情烦的要死,我们却又无法从这些烦恼里面脱离出来,那么这句话有用吗。你也许会说,是啊我知道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但是那又怎样?它能让我老公洗脚吗?能让我老婆收拾屋子吗?能让我们家孩子爱学习?能够让领导不给我小鞋穿?……不,这些都不能,就像最开始说的,NLP不改变事情本身,它改变的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水平和心智模式。因此NLP前提假设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把这句话变成了一个非常直接简单的观念传递给我们,让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我们不能接受的人和事背后的东西,而不是把焦点始终放在是非对错上面,从而给我们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向。老公不洗脚,是因为他确实跟我不一样,成长的历程不一样,接受的教育不一样,生活的态度不一样,他的行为背后有更多的背景,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是非对错里跳出来尝试着去看一个人去理解一个人,难道这不是我们真正的对待一个人的态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