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名参,小孔子四十六岁。曾子在当时孔子的学生中比较鲁,鲁就是拙一点,其实并不是笨,只是人比较老实,不太说话。
曾子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勤奋好学,曾子23岁的时候,颜回病故,曾子成了孔子最主要的学生,陪他出门游学。没过几年,孔子也病故,死前将孙子子思托付给了曾子,孔子的孙子子思著《中庸》就是跟曾子学的。他一生都在践行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观点,被后世称为宗圣先师。他提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外兼修。
曾子说,我这个人做学问很简单,每天只用三件事来考察自己。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为人谋而不忠乎?
这句话主要是讲做事的态度。这个忠字古代的含义与现代不同,是指对事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对任何一件事要尽心地做。这里我将之理解为大家追求的极致,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将成功定义为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我非常认同。但是极致两个字并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也正因为难于上青天,才是大家所追求和向往的。Brandpeng问我:“妈妈你想成为狙击手吗?”当然想呀,但并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了的,里面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我们普通人或许一辈子都难以企及,但是那些成为世界顶级狙击手的人,却是“为人谋而不忠乎”的最佳实践者,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事业的目标,刻意练习,对国家对人对事情都做到了尽心尽力,竭尽全力,所以才有后来了不起的成就。那我们普通人从这句话中需要学习哪些呢?我认为有三点,一是自律,二是刻意练习,三是要有批判性思维。
关于自律,很多人都知道其重要性,也是对自信的唤醒。一个人要想明白事,首先要有想明白的自省,达到行为的自律。由行为的自律,而获得社会层面的自尊,而由自尊走向未来的自由。
关于刻意练习,一开始我将之理解为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后来看了书后知道是要有方法的努力,需要一个好教练,需要自己平时的积累。今天女神zoey问我学习《论语》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一开始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和动机,只是自己喜欢,喜欢沉浸在书中的感觉,一直以来自己目的性向来不强,从内心深处也很认同无用之说,后来又细细思索了一下这句问话,觉得可以将之概括为两点,一是自己底子太薄,真正沉下来心学习一点知识,二是想进行一次刻意练习,就像zoey在瑜珈上的刻意练习。
关于批判性思维。在工作中,很多人打工打成了麻木的状态,很少有人去思考“我怎么把事情做得更好”,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不要听老板怎么说,而要观察老板到底想要什么?那些把这句话用到工作中的人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请教一位政府领导如何给领导写材料,他说第一招,问具体,事情办准确,二是想全面,让领导问不住你。正因为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批判性思维,工作中才如鱼得水。批判性思维的最高境界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批判。核心是你是不是带着思想在工作?你是不是每天真的替老板在思考这个问题?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曾经在公司不受重用,被安排扫地。他非但没有愤而离职,反而整天琢磨怎么把地扫好,效率更高,更干净,甚至还发明了好几个扫地的工具。
第二句: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这主要是指人际关系。很多人一听到人际关系四个字就头疼,包括我自己,总是想缩在角落里,最好不要与人打交道,但是只要我们活着一天,就必须与他人打交道,想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可以看《被讨厌的勇气》,将这本书里提出的观点在生活工作中实践的话,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与朋友交是不是言而有信,讲的话都能兑现,都做得到?这个其实是非常难的。一是不想做,有时候我们是碍于面子答应,但因种种原因又做不到,最后又找借口推掉;二是不愿做,有时候是自己做不到,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三是自以为做到了。所以我们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信用,你以为只有自己守信用,别人都不守信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要有节制的承诺,在答应别人之前先评判一下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做不到的话最好也明确告诉对方,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尽力去做。
第三句:传不习乎?
这句话主要是自我的修养。有两层意思,一是老师教给我的有没有用出来?二是我教给别人的东西,自己能不能做到以身作则。王阳明的《传习录》,就是把孔子的这些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再传给弟子。
现在很多导师讲的东西是两张皮,每个人都在影响别人,在家里,父母影响孩子,你对孩子提的要求你自己做到了吗?在公司,你是领导,你要求下属做到的事你自己做到没有?管理者在要求员工做事之前,自己得成为员工的楷模。管理者的行为在公司会被放大很多倍,就像一只被围观的大猩猩。
以上是曾子的灵魂三问,这三点一辈子或许都做不到。曾子这几句话,严格地说,这些学问不是文学,要以做人做事体会出来,才知道它难,这就是学问。
我们每个人也可以对自己进行灵魂拷问,你的初心是什么?有没有成为更好的自己?我还有初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