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有两个共度余生的人可以选择,一个只能分担你的痛苦,一个只能分享你的快乐,你会怎么选择呢?
多数人可能会选择分担痛苦的那个,但2006年刊登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表明,能否分享快乐可能是影响恋爱质量更重要的因素。
研究者发现,不同的人对于伴侣分享的好消息有不同的反应,主要分为四类。比如,对于「我被美国常春藤名校录取了!」这个好消息,不同的反应可能是——
1 消极破坏(passive destructive)
「你一定不会相信今天发生了什么!我今天在超市抽奖,中了一辆自行车!」
对于伴侣分享的好消息,没有给出积极回应,也没有给出消极回应,而是处于无视状态,就跟没听见似的。
2 消极支持(passive constructive)
「哦,不错。」
这类人对于好消息会给出正面回应,但是非常漫不经心,就好像对方说的这件事情无足轻重,没有什么值得这么高兴的地方。
3 积极破坏(active destructive)
「你确定你能一个人在国外生活么?你家里能出得起那么多钱么?出国读书要花很多钱呢!」
他们在听到好消息的第一瞬间,不仅没有肯定对方喜悦的心情,反而抛出各种打击积极性的问题来试图将一个好消息变成一个沉重的负担或者新的问题。
4 积极支持(active constructive)
「是吗?亲爱的,你太棒了!!啥时候拿到offer的?他们是不是给你发了邮件?快给我看看!」
这类伴侣在听到好消息的瞬间,会立马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事情,然后用比伴侣可能还兴奋的情绪做出回应。
虽然这四种回应模式是在情侣参与者样本中发现的,但是放在其它各类人际关系中也是奏效的,无论是和父母、朋友还是同事。除了第四种是健康的回应之外,其它三种方式都会将快乐瞬间杀死。你可以回忆一下,为什么有时候不喜欢跟父母、某些朋友和同事分享你的好消息,让我来猜猜看——
你攒钱买到了心仪已久的降噪耳机,可能会藏着不让父母看到,更别提分享了,因为他们的反应可能是「有这点钱买什么不好,饭也不好好吃,买了这么个破玩意儿」。
你跟认识半年的对象开始商量结婚的事情,想要提前分享给身边的好友,收到的都是祝福,但有个要好的朋友就会跳出来叮嘱你「这么快就结婚?你了解清楚对方的底细了么?这个决定太仓促了吧?你可想好,不然后悔一辈子。」
你完成了一个不错的项目,买了小点心跟部分的同事分享,可能就会有人酸溜溜地说「唉,有些人就是命好,赶上好时候了,能力也就那样。」
我想当你身边有类似这样的joy killer的时候,宁愿不分享好消息,也不会选择让本来开心的事情被他们有意无意地杀死。每次听到他们的回应,都会让你有一种想要犯罪的冲动。
尤其对于你可能要相处一辈子的伴侣,能够一起分享快乐就显得尤为重要。也许对方能够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审时度势,出谋划策,但也能够把你的开心快乐扼杀在摇篮里。然后你变得不再敢和对方分享你的好消息,可如果快乐的时刻都不能一起体验,这段恋情还怎么维持下去呢?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能替别人的开心感到快乐呢?也许不是他们的本意。他们曾经可能一直生活在没有善意的环境中,父母的爱需要条件,老师的爱需要好成绩,朋友的爱需要讨好,所以他们对这个世界是充满敌意的。那些人表现出来的自私就是被这种敌意长期笼罩而形成的性格特点,他们甚至不曾知道打心眼儿里去关心一个人是什么感觉?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够替别人开心和快乐?
我们总说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如果你的伴侣正是这样净泼冷水的人,你能做的就是去包容Ta的敌意,让对方知道真正的善意可以是什么样子,也许Ta很幸运,能够慢慢摆脱自私;但如果你做不到这样的耐心和牺牲,也不用勉强自己,做到最大努力仍旧无果就选择放手,毕竟你没有那么多额外的快乐可以用来浪费。
而如果你是内心充满敌意的那个人,请在努力尝试接受和改变之后,再进入一段认真的感情,否则你将会最终自缚于敌意、自私和孤独的茧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