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远的背后带领》阅读第29天
第四部分:无伤害
7. 责任感养人,罪恶感毁人:有段时间,一段关于一位英国爸爸教育孩子的视频在网上很热门。孩子从超市“偷”了巧克力,爸爸拉着孩子向超市的收银员道歉,孩子非常羞愧,但爸爸一定要孩子道歉。
我相信这位爸爸绝非有意羞辱或伤害孩子,他可能真的是“为孩子好”。托马斯·戈登博士说,父母应该被培训。我深以为然,很多时候身为父母的我们是无知的,我们以为这样是为孩子好,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给孩子心理上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有时这样的影响甚至是长久的。这样的做法满足了父母教育孩子的用心,但也让孩子在那一刻充满惊恐、害怕、无助、难以面对的难堪和随之产生的罪恶感,以及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的低自我价值感。
父母可以跟孩子表达,无法接受这样的行为,然后倾听孩子的想法,跟孩子一起商量如何处理此事。在照顾孩子感受的同时,协助孩子把东西还回去。父母还可以跟孩子分享这样的做法给超市带来的损失或麻烦,让孩子了解事情的后果。这样一来,在他心里产生的将会是责任感,而不是深深的罪恶感。责任感能养人,而罪恶感能毁人。
《道德经》有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真正有智慧的人,就是在他人做出不善之事时,我们仍能善待他。暴力只会带来暴力,视频中的爸爸这样对待孩子,孩子的内在除了无助,更会有愤怒。或许有一天,愤怒的孩子会开始指责和攻击他人。
诚然,我们做不到别人打自己的左脸,把右脸也送上去,但是至少对不善者,可以善待之。每个人内在都有择善的良知,你我都曾经是孩子,孩子并不是不懂好坏对错。孩子不需要惩戒,需要的是尊重和同理。被尊重和同理的孩子,自然知道对错,也能友善地对待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