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史铁生老师的《我与地坛》,感受他面对灰暗生命的勇气和过程中的艰辛。那时候他呆在地坛公园,经常思索怎么快点死或者怎样精采的活。而他的母亲,是陪他渡过这段灰色时光的同行者,她小心一一的陪着他,他生气了她出去,他心情缓和了她再回来,不离不弃,这种博大的母爱,在老师的文字中经常出现。他在散文《秋天的怀念》中描述的母亲,再次令人感动。一句“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令人泪目。可能母亲的关注力全在他身上了,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都不自知。直到最后撑不住了,众人送她出门就医,而不曾想这一分别,就成了最后的永别。亲人间的感情,有时候总是这样有些模糊。她在的时候,他会把自己最生气最不堪的一面展现在她面前,似乎不曾真正面对过心目中的亲人亲情,对亲人的情绪伤害真的很普遍。可是送走了母亲,他才瞬间长大,惊觉错过的时光,于无限亲恩和殷殷思念中,把母亲记于心间。老师的文字简明浅淡,但是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力量,深深的感动与怀想。
关于人间的眷恋情怀,说实话我不曾真正感悟到。每天麻木的工作、生活、带孩子,麻木地吃饭穿行及行走,慢慢感觉自己活成了一个空壳子。情绪经常惊扰我,令我无所适从,灵魂摇摇晃晃。一本书
让我读到了史铁生、季羡林、余光中、丰子恺、林徽因、徐志摩、梁实秋、汪曾祺、老舍、周作人、朱自清、郑振铎等等著名作家的心声、心迹和人生感悟,淡淡雅雅的情思在文字中铺开,生出许多关于人间的美好暇想来。他们都是课本中书籍中多次阅读过的名作家,再次读到倍感亲切。读完之后再抬头看天空看窗外的时候,才觉万物晴明,人间温暖。
读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时候,会觉得那情感陌生而遥远,他们的情怀或者更唯美些浪漫些,不及史铁生、季羡林笔下的生活细致温馨。但是于时光中遇到他们,诗情画意之感也就扑面而来。人生有无限美好的一面,浪漫的情怀并不须高雅空寂,平常的生灵也可以偶有一现,捧一本书即得。
郁达夫、丰子恺带来的美食情怀、故土人情中的珍惜记忆,读了会觉得生活投射到文字中,触觉变得生动起来、丰富起来和知性起来。我们在当下更丰富更生机的社会人生中,品读前辈大师们的感悟,我觉得弥足珍贵了。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