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你们去看寡姐的《攻壳机动队》了,那我们来聊聊排片少得可怜的《一念无明》吧,再次傲娇脸。
《一念无明》是一部压抑的文艺电影,整部影片可谓是丧到爆,毕竟大家都很惨。在去电影院之前,就听说本片被冠以港版《海边的曼切斯特》,同样是一个在痛苦中救赎的故事。影片聚焦于香港底层社会,讲述了一个家庭在绝望无助中挣扎的故事,同时也描绘出大众的漠视和缺乏同理心。
余文乐饰演的患有躁郁症的儿子阿东,因发病犯下大错,被判至精神病医院治疗。出院后与父亲住在一起,两人挤在几平方的小屋中尽显隔阂与尴尬。尝试开始新生活,却被过去牢牢锁住,随着故事一点点展开,他似乎也在绝望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曾志伟饰演的父亲,曾选择逃避,抛下家中的烦恼与不顺心,当他希望弥补心中愧疚时,整个家庭已经支离破碎,自己也与儿子形同陌路。对精神病的恐惧、对现状的无助、对家庭的责任,到底是陪在儿子身边,还是甩手离开,一切缠绕在心头,汇成叹息。
除了两位主角,电影很多角色其实都只有一两场的戏份,但做到了少而精,很多情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阿东前女友Jenny的几次出场:当阿东出院后请求原谅和好时,Jenny虽表情悲伤,却表示放下,这也使得阿东短暂地以为一切都会过去;而Jenny的再次出现却成为了压垮阿东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其在教会声泪俱下控诉着对阿东的恨时,这并不是宽恕,而是若没有神所谓苦难的出口,自己无法活下去,这一刻她终于使阿东成为“罪人”。
事实上,“一念无明”,源于佛法,意为“人不能看清真相,在生命中不断互相伤害,同时折磨自己,乃是出于自身的无知和执着”。电影用一个家庭悲剧的沉沦与救赎,供观众反思,一切伤害缘何而起,身处其中的人物又是否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
其一,是家庭的无明。痛苦的源头来自于母亲对现状的无尽哭诉,曾经的书香门第,如今的落魄,卧床的母亲将所有落差与不满发泄在长子阿东身上。为何?只因丈夫无法忍受抱怨选择逃避,幼子阿俊飞往美国一去不复返,甩下沉重的包袱。唯一的亲人却要承受最多的责骂,正是无尽的忍让与为子的责任最终压垮阿东。
电影中还有几处像我们透露出另一信息,即父母对阿俊的关爱与期许远远超过阿东,而阿东从小便是那个被冷落的长子,即使背起责任的是他,即使陪伴母亲的是他,即使患上躁郁症是因为家庭,在父母眼中的骄傲仍然是阿俊。而他,只是“混蛋”,只是“脑子有问题”的长子。
记得在医院阿东对父亲说道,“钱能解决一切吗?!”。之后,当父亲走投无路给幼子打电话,却得到要多少钱我都给你,但是我绝对不回去的答复时,只剩一声叹惋,“其实,是不是什么都可以判给外人做?”。
其二,是大众的无明。对于一个重新投入社会的人,各种人物给予的是怎样的目光,是谁抹去了所剩无几的阳光?
周遭尽是冷漠。当阿东参加好友Louis的婚礼时,曾经的同事在无情地调侃;当为好友的婚礼抱不平时,台下的来宾没有反思,却高举着手机生怕错失了这一素材;当去医院复诊时,医生毫无感情地问诊,只望病人能走一个是一个;当旧病复发在超市无助地吃巧克力时,没有人施以援手,只有被聚焦的镜头和网路上的人肉搜索。
冷漠后便是无知的害怕。求帮忙最多的邻居却也是最落井下石的看客,禁止儿子跟阿东玩,带领租客把阿东和父亲赶出租赁的小屋;所谓不歧视的公司,一旦听说患病的历史,便不管职位多么适合,都要拒之门外;住在下铺的父亲,枕头下却藏着锤头,以为一切都可以交给医学,只要儿子按时吃药就万事大吉。
世界还尚存希望。未被世界同化的小男孩成了阿东的阳光,其隐喻非常明显。当所有人都冷漠害怕时,只有小男孩与他相伴,隔着墙壁为他讲故事,坐在天台同他说心事。世界充斥着自私而缺乏同理心的人类,他们却依然善良而软弱。
想起父亲在邻里逼迫下说,“我们谁没有病,我们没有妨碍你们生活,你儿子也有哮喘,如果有天他晕倒在路上呢?”
其三,是社会的不明。香港经济的日渐衰落,社会压力满溢,在影片中几次不经意地隐晦表达。Louis在重压之下跳楼,而这并不是偶然现象;阿东和女友也算中产阶层,却依然为供楼劳心劳力;父亲作为跑港陆长途的司机,从曾经的自豪,到如今的窘境……似乎人人都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忙忙碌碌,苟延残喘,但这个社会是否依旧朝气满满?
我们共同生活在Mad World,借以阿东的眼睛,你会看到怎样的世界?
情绪病治疗是个长期斗争,治疗创伤的心灵不单需要适合的治疗,社会支援,还需要大众去除负面标签,给予谅解及支持,用同理心去感受和关怀。
『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小王子》
微信公众号:Foolish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