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延年,情颐则寿
------无名氏
无名氏曾经说过“前人七十曰古稀,盛世益寿百年期,淡泊心宽似天地,福如东海乐无比。”还说“相逢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这些都是教我们养生首先要养心,其实就是控制我们的精神意志。现代医学常说情绪能够影响身体状况,情绪何尝不是精神意志的一种呢。
现在人们最爱说的一个字就是“累”,不仅累身更累心。生存压力让很多人越来越情绪化,有些情绪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但身体却早早地发出了“报警信号”。
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恐怖会让人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而情绪低落或过度紧张时,人会越来越讨厌自己的长相,觉得怎么穿、怎么梳妆都不顺心,然后就会发现自己头发爱出油、鼻翼出油、心烦冒汗,甚至下体分泌物异常或有味。
精神科专家表示,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长时间处在某种情绪中不能自拔,就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不同的情绪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病。比如恐惧、焦虑会导致腹部疼痛;批评、内疚引发关节炎;压抑导致哮喘;经常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还爱发生脓肿;恐惧会引发晕车和痛经。
中医讲“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解释起来就是过喜伤心,如范进中举后发疯。大怒则易伤肝,导致气机逆乱,肝气机逆,血随气上,出现面红目赤,甚至吐血等。思虑过度则会伤及脾胃,最典型的就是相思病,导致人不思饮食。悲忧抑郁则会伤到肺脏,为林黛玉类型。恐伤肾,如惊恐出现肾气不固而致的二便失禁。
西医也讲长期处于忧郁状态,会导致过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类胆固醇的产生,加快人体衰老进程。不少老年人由于退休后儿女不在身边,在孤独和忧郁的阴影包围下,很容易“老得快”。
精神情志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体现,又能影响人体脏腑的功能,故太过或不良的情志活动是引起气血运行紊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形成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黄帝内经》的养生观重视内养精神,保养真气,并提出以内养为主的原则。
皇帝内经当中就说过“上古时期,通晓养生之道的圣人教诲人们,对于四时不正之气,都要及时回避。思想上清静安闲,无欲无求,真气深藏顺从,精神持守于内而不耗散。这样,疾病怎么会发生呢?”(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陆游曾经写过一首诗“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本来心体宽。”说的是修道的人通常寿命比较长而且生病比较少,著名的就有太极宗师张三丰,张三丰就是无病无灾活了一百多岁。
你可能会说张三丰是一个传奇人物有颇多争议,但是在中国有不少长寿村,像广西巴马,里面的就是因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进而无病无灾健康长寿。
思想上清净安闲才没有过多的欲望
皇帝内经上说“思想上清净安闲所以他们心志闲定,私欲很少,心情安宁,没有恐惧,形体虽然劳动,但不过分疲倦。真气从容和顺,每个人的希望和要求,都能得到满足。无论吃什么都觉得甜美,穿什么都觉得舒适,喜欢社会习俗,人与人之间也不羡慕地位的高低,人们日渐变得自然朴实。”(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现在比较流行去终南山做隐士,虽然有些人是因为看破尘世,但是有些人也是为了在深山当中让自己平静下了远离红尘的各种欲望。
很多在终南山隐居的人都说“在城市里呆得久了,对自然的感受会变得迟钝,你听不到鸟儿的鸣唱,感受不到月光的清凉,闻不到植物的芬芳,分辨不了云霭的姿态。最重要的是,通过山居,你会发现我们拥有的远比我们需要的多。”
思想上清净安闲才不会被欲望干扰
皇帝内经讲“思想清净安闲所以过度的嗜好,不会干扰他的视听,淫乱邪说也不会扰乱他的心志。无论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能力强或者能力弱的人,都不追求酒色等身外之物,而合于养生之道。因而他们都能够度过百岁而动作不衰老,这是因为他们的养生之道完备而无生命的危机。”(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文学家萨迪也说:"无论是学者、博士、圣徒,也无论是雄辩的人物,只要他羡慕浮世的荣华,便如同跌落于蜜中的苍蝇,永难自拔。"
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如果不能在世俗当中保持清净安闲必定陷入物欲横流当中不可自拔。
庄子也说:"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音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傻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爽厉;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
世俗的各种诱惑会让我们产生各种欲望,这些欲望刺激我们产生各种情志,有些太过的情志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那么想要保持身心健康就需要养心,但是长寿村我们不一定能去,出家也不可能,去终南山就更不可能了,其实去哪里只是外在的形式,有一句话不是说“吾心安处即是吾家”,想要让自己思想清净安闲哪里都可以,只要你找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