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很宏大,只能从冰山一角谈谈对儒释道三种精神境界的理解,自己所领悟的不及其含义之万一……佛曰:不可说。说即是错,中国古典哲学的精髓还是在于心领神会。
自己是个从小到大深受儒释道和禅宗思想影响的人,也喜欢读一些古典著作中的句子。老师上课时提问到我们最推崇哪家思想,我认为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儒家的仁义和出世的思想赋予我们天生具有家国天下的情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使我们具备一个知识分子的基本修养;道家,首先其思辨——即看待事物的观点让我们睿智,具有批评精神;同时,庄子的逍遥洒脱的著作又让我们心中自有广阔可驰骋之天地,心胸开阔,见天地之宏大与自身之渺小;至于佛教,个人认为与禅宗还是不同,佛教有普渡众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可是禅宗更着重于内心世界对天地万物的领略,格物致知,拿起又放下,在顿悟的过程中心中充满灵光闪现的释然和看破桎梏之后的快感和意趣,我也曾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虽然说不出,可它在你心中确实深深刻下印记,此时你明白,你已与过去的自己不同。
通过的对身边的人的观察,发现绝大部分工科学生对于中国古典著作知之甚少,并且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同是作为一名工科生我却不这么认为,科学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掌握知识与技能,可是这些哲学与美学著作却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在这个快节奏又浮躁的社会中能够慢下脚步拨开重重迷雾去审视这个世界,像李白所说:“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自己可以任意驰骋,仿佛置身泰山之顶毫无限制,那是一种极其美好且快乐的感受。
下面分别具体谈谈对这几家思想的看法。儒家,代表人物自然是孔子,尤其是在中学时代,每次读儒家经典著作如《论语》、《四书》等,总觉得心潮澎湃,感受到文字传达而来的浩然天地正气。“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儒家推崇的最高理想自然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是也有对于一个读书人最基本的要求——做一个君子。不管处于顺境或是逆境都要不改本心,坚持原则。
有人说儒家对人的思想来说是禁锢,我倒觉得这样说并不客观,就其传达出的积极的观点来看,它提供了一个我们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在这个准则下我们才有相对的发挥与自由。“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出自《大学·中庸》,过去的几年里,这段文字一直作为我做人的原则,每当心有懈怠烦躁时,总会告诫自己“诚意正心,格物致知”。这样看来,儒家才是世界观,而道家是方法论。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说起老子,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虽然道家的核心是无为,可是思辨也是其重要的精神内核,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使我们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这样视野会更开阔,思维更加敏锐,不至于陷入错误当中无法自拔而不自知;还有其所倡导的与天地合自然为一体的思想和对于“道”的思考和追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善若水,领悟到其真谛也就得到了“道”。阅读《道德经》,发现内心宁静又开阔,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很多事情,如果你站在全局的角度和高度来看的话,就不会为眼前的繁琐所苦恼,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还有很多篇章关于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对于现今社会的管理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说起禅宗,不得不说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古典哲学思想,可能与我本身对这方面的悟性较高有关。初中时看电视剧,禅师与一游客在竹林谈话,风吹树叶整个林海响起沙沙声,禅师问:“树动?还是风动?”游客答曰“风动”,禅师回答“非树动,亦非风动,心动矣。”
当时听完就觉得玄妙,在禅宗著作中也有记载这个故事。所以直到现在我都很喜欢在林海中闭上眼睛听风声、树叶声。还有“不执著”,我发现我有几次豁然开朗的经历都是源自于对使自己原本很在意无法接受的事情突然变得释怀,这在过去对我来说也是人生格言。现在在见过更广阔的天地认知更为丰富之后,对一些事情又执着起来,前几天读到一句很有禅意且意味深长的话“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想,我从以前到现在还是处在“见自己”的阶段吧,在领略世间万物之后希望还能做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吧,只是那时又多了对于弱者的怜悯与责任感,这里的解读倒是又与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殊途同归了。
——2017年6月19日于求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