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辅宣帝,时中兴
汉宣帝即位后,霍光仍然忠心耿耿的辅佐着年轻的汉宣帝,教导宣帝如何去做一个贤明的君主。虽然之前霍光有过向宣帝试探还权的想法,可是权力这把剑拿得起,不是这么容易舍得放下的,更何况都算不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已经是万人之下了,汉朝在当时基本上 可以算是霍光的天下,而且霍光把政权交还给年轻的宣帝,难免也怕宣帝把霍光的努力弄得一团糟,毕竟刘贺的事情都历历在目。
汉宣帝在霍光的辅佐下继续进行着“与民休息”的大致方针来制定政策,处理国事,西汉王朝再次兴盛,史书称为“昭宣中兴”
霍光知人善用,在当时他周围形成了一个急于奉公的政治团体,他辅政之初,大臣议事的殿中曾经发生过非常怪异的事情,众大臣都很惊疑,霍光怕发生变故,便叫来了掌管皇帝印玺的郎官,要他将印玺交出来给自己保管,避免有人用它开祸乱朝政。可是不曾想这位郎官断然拒绝,霍光便想要伸手去抢这方印玺,郎官当即愤然而起,拔剑说,“你要么先拿走我的命,不然印玺不能给你。”霍光非但没有生气,他知道这样忠于职守舍生忘死的官员正是大汉所需要的人,所以霍光便在此事后给他增加了俸禄。
霍光在平定了上官桀之乱后,周围团结的人都有丞相田千秋,太仆杜延年,将军张安世,都是在昭宣时期颇有谋略善于治国的人才,正是由于霍光的知人善用,周围团结了一大批政治素养高的能人,才使得霍光的各种措施便于实行。
在对外问题上,霍光继续推行武帝末年的“思富养民”政策,不愿再兴兵戈,而是着重于加强和巩固西北以及北方的沿边防务。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冬,“发习战射士诣朔方,调故吏、将屯田张掖郡。”
派遣刚入伍的将士前往治理朔方郡,调遣大大小小的管理在张掖郡实行屯田制。
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初,“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各二县置金城郡。”
因为边塞太过辽阔,所以在天水、陇西、张掖三地中各分出两县,设置金城郡
同时,还”颇省乘舆马,以补边郡三辅传马。”
适当节省皇上自乘马以及各苑的马,以补充三辅以及边郡用来传信的驿马。
由于汉朝”边郡烽火候望精明“,故”匈奴为寇者少利“。如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匈奴左贤王,犁汙王率4000余骑分三路进攻张掖郡日勒、屋兰、番禾三县,因“汉先得降者,闻其计。”所以能以逸待劳,大破匈奴。从此以后,匈奴“兵数困,国益贫”,故其“侵盗益稀,遇汉便愈厚,欲以渐至和亲”。
霍光也十分注意自己的政治素养,注意以儒学经术约束自己。他的一举一动都有自己的规矩,都要合于礼法。这些内容从他废除昌邑王刘贺的奏章中就能看的出来,他在奏章中列举的刘贺斑斑劣迹,多数属于不尊礼法,不尊古训的事情。他重视贤良、文学的作用,从思想意识上来说,也是受到儒学的影响。
霍光秉持汉朝政权二十余年,老成稳重,忠心耿耿,而又果敢善断,知人善用,是一位具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击碎上官桀政变,废刘贺,立宣帝,使大厦将倾的汉室转危为安,其政治谋略和胆识足以和萧何相比;他改变武帝末年横征暴敛、赋税无度的政策,不断调整阶级关系,与民休息,使汉代经济出现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当然,不能否认,霍光所取得的成就,都与汉武帝时期所创立的业绩分不开,如果没有汉武帝时期奠定的基础,霍光也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但是就算这样,也并不能否认霍光的才能和努力。
昭宣时期,由于霍光的鼎力辅佐,推行了一系列的安民政策,使西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受到史学家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