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太多的怀念母亲的文章,感觉母亲注定是个悲剧人物,是用来怀念的。
好多人歌颂母爱伟大,是源于她的忘我无私为了子女可以牺牲自己。可是母亲就不需要回报吗?母亲就不会心寒吗?母亲的爱就不需要回应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母亲也是人。
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儿会想母亲,母爱是春风是细雨是丝丝暖阳抚平伤痛助你恢复元气,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曾为母亲做过什么?你知道她啥时伤了?痛了?难过了?知道她喜欢啥?爱吃啥?渴望啥?
最近看到很多留守老人,独自死在家里好久没人知道,晚年的凄苦谁人知?
现在的亲子关系较古代有很大变化,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的蓬勃成长。父母只有一个孩子,仗着身体还好甘心给子女做仆,而子女习惯成自然,心安理得享受父母的扶持。从不觉自己该为父母做什么,或者觉得父母还很强大,自己在父母的庇护下一直可以做孩子。突然一天父母倒下啦,才心生感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感慨有用吗?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为啥是可怜的啊?为啥不能是幸福的健康的开心的欢乐的?
为了孩子的事儿,父母不会犹豫,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所以,父母养大一个脑瘫儿唐氏儿很平常。可是,反过来就难了。
母亲A陪儿子去北京看病,早晨七点检查,要五点排队,一个人定好闹铃,悄悄起床顶着夜色从宾馆去医院排队。A住院做检查时儿子也说陪,不过就是在宾馆睡着了没起来,起来后梳洗打扮吃过饭来到医院时A的检查都结束了。
母亲B是单亲母亲,一个人抚养女儿,怕女儿受一点点儿委屈,即便女儿长到比母亲高一头,在母亲心里也还是那个需要她照顾的小女生。在寒冷的冬夜,娇小的母亲会准时等在路口,接回下晚课的女儿。根本就忘记了害怕。“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刚”。
母亲C的女儿已毕业入职工作,父母为女儿在工作所在地买房买车,遇到大的花销还要父母出钱,而女儿不过是在过年回家时帮忙洗碗就让父母喜不自禁。而母亲D的女儿结婚后回家也不肯帮你母亲做一点点儿家务活,就连洗碗也怕弄糙了手。心安理得的等着父母为她的各种服务。这就是养大的巨婴吗?
母亲的心在孩子身上,丝丝缕缕,环环入扣,把一个胚胎一点点滋养成人形,再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他,从此人生的喜怒哀乐就围绕着他。哪还有一点儿自我?自己把生活标准放低,低到尘埃里,省下来的那一点儿钱不够孩子吃一次饭、唱一次歌,也不够做一次头发买一件衣服,甚至不够买一盒烟。也想给孩子更好,也想让孩子在人前风光,可是作为卑微的母亲,哪怕节衣缩食到最少,还是满足不了孩子对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的追求。
不禁反思为何要做母亲?为何要生下孩子?古人说,养儿防老,现在却要养老防儿。更有甚者,父母不但要养儿还要养孙儿。父母的心要等到儿女做了父母才能体会到?可有的儿女即便自己做了父母也体会不到。生命的传承人类的繁衍生息,一代一代都传承下去什么呢?原来以为的十八岁成人就完成任务的事在中国看来是行不通的,中国的国情仿佛是啃老很时尚。谁家没有坚实的老人可啃仿佛是羞耻的事情。还有很多父母以被孩子啃为荣,心甘情愿做孩子奴,以做孩子奴为乐,这社会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