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我总是更钟情于国内的。
不知是不是因为不是母语的缘故,我读国外的小说,总觉得缺点什么。不是说他写的不好,或者不深刻。只是感觉不一样。尤其是短篇,常常看完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这一辈子》是老舍的短篇小说。
它其实描写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一个特别简单的人生。
“我”曾是一个手艺人,后来时代变化,手艺人不再吃香,我又去做了巡警。做了大半辈子巡警之后,儿子也是巡警,女儿嫁给了巡警。但年老之后却惨遭开除,儿子早逝,连自己都喂不饱的“我”不得不又扛起对儿媳妇和孙子的生活,在绝望中,一天一天地过下去。
原来一个人的人生是这么简单的。
用这么一些篇幅,甚至可以更少,就把一个人的一生讲尽。
身在其中的时候,会觉得度日如年,会觉得怎么有这么多的事情。
回过头来看,却发现所有的故事乏善可陈,心情也都烟消云散。就只剩下一些念念不忘的,还在回忆里发出声音。
这两天就要高考了。
又有这么一批人,结束了自己的高中生涯。不知道他们回想高中生活是怎么样的。
我现在回想起高中生活,好像记忆深刻的也没几件了,可是当时觉得每一件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好朋友今天没给我传纸条,语文课撑不住睡着被老师看到了,平安夜没有收到苹果。
当时简直没有心思准备高考。
但如今说起来,高中三年无非就是过得压抑一点吧。但也够充实。这么简单就说完了三年。那一千个日日夜夜。
故事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主人公对于工作的种种看法。按理说,他生活在民国前后,距今一百多年了,有些想法应该早已过时才对。但是,我越看,就越觉得,是在说今天的我,是在说今天的我们。
他说,这点差事扔了可惜,作着又没劲;这些人也就人儿似的先混过一天是一天,在没劲中要露出劲儿来,像打太极拳似的。
这和如今的很多工作可不就是一样吗?如今多少人做着一份吃不饱饿不死的工作,年复一年地混着呢?
他还问,世上为什么应当有这种差事,和为什么有这样多肯作这种差事的人?
然而,就跟今天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还是肯做这种鸡肋般的工作一样。是为了养家糊口,是为了下一顿的窝窝头。
这个世界看似有很多选择,但当你真的去找的时候,发现摆在你面前的也不过几种,而这几种还常常对你挑三拣四。
主人公其实一开始是个手艺人,并不想当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巡警。可是时代弄人。有些职业在兴起,就有些职业在消失。于是,他不得不入了巡警的辙,而一旦入到哪条辙上,便一辈子拔不出腿来。
不是不想拔,只是代价大,没有坚实的后盾,谁敢说走就走呢?
我们单位有很多人都想辞职,做一行怨一行,但是,这些人怨着怨着,就这么做了一辈子。
因为再离开不知自己可以干嘛了。
年轻人也许胆子大一点,然而发现很多人辞了之后,还是继续跳进了同样的坑里。
为什么现在斜杠青年这么火?也许是很多想辞职而又不敢辞职的人,在为自己谋一条容得下的出路罢了。
出路看似很多,其实一点也不多。
前几年还没毕业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说现在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肯踏踏实实做事。
我当时就想,我肯定不会这样的。我只要有一份工作,就很开心了。
然而,当自己毕业了,发现我拿着本科文凭,有一些工作,真的不愿意去找。
就像故事里说的那样:
一个人的虚荣心每每比金钱还有力量,当惯了差,总以为去当仆人是往下走一步,虽然可以多挣些钱。这可笑,很可笑,可是人就是这么个玩艺儿。
人就是这么个玩意儿,多么地真实。让我忍不住想起奇葩大会里那位联合国官员分享的故事,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把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生活在变,时代在变,主人公这一辈子,一直在努力地要饭吃。而我们有饭吃,我们这一辈子又在努力地求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