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一个来自贵州贫困山村的大学生刘秀祥,背着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跨越千里求学的事迹传遍了神州大地。这个“贵州第一孝子“的故事一度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如今13年过去,刚毅坚定又孝顺的刘秀祥,没有被社会上各种利益所诱惑,他毅然回到家乡投入教育事业,成为了全国十大“最美教师“之一。他的故事、他的事迹,让更多的孩子和社会各界人士敬仰和学习。因为他的义举,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教育的公益事业;也因为他的亲身经历,更多的孩子和家长相信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刘秀祥四岁丧父,妈妈精神失常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哥哥姐姐离家出走,家里只剩下他与妈妈。从小学三年级起,他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小小的他一边打工一边照料妈妈。即使再多困难,刘秀祥也没有放弃上学。
成绩优秀的刘秀祥,小学毕业成绩全县第二。到了该读中学的时候,他决定带着妈妈离开家去县城。当时很多人不看好这件事,认为他担不起这样的重担。坚毅的刘秀祥硬是带着妈妈来到了县城。租不起房子就在学校旁边的山坡上搭个草棚住,门口挖个坑就是做饭的灶。初中三年里,他放学后捡废品、周末打零工,一周收入20几元维持着生计。尽管生活这么艰难,刘秀祥还是以好成绩考上了高中。
为了能有钱交学费,中考的暑假他跟着老乡到一个水电站打工。一天工作18小时,肩膀磨破了他忍住痛,因为睡眠不足他还从100米的高架上掉下来。就这样,刘秀祥凭着要读书的信念,赚到了1000多元,而当时高中的学费是800元。
几年下来,刘秀祥一边上学,一边打工一边照顾母亲。在不该尝到生活的苦的年纪,他经历着同龄人不可能承受到的磨难。高考落榜了,对于家庭健全的人可以复读。而他落榜了,复读会让他比普通人难上百倍、千倍。他会再次去过每天为了读书、打工仅有3-4小时睡眠日子,这种煎熬的日子让他怕了,一度他想放弃读书。他去洗浴中心给人搓澡,每搓完一个赚5元,在做了50天的时候,他觉醒自己不该一生靠此度过,他决定返回学校,用读书来改变命运。
也因为这次复读,刘秀祥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从接收他复读的校长,到为他发起全校师生捐款的班主任。刘秀祥在复读的这一年,他与妈妈在生活上得到了保障,他得以安心地读书。央视《面对面》节目的访谈中,刘秀祥谈起复读的那段经历,他这样评价:人间很温暖。
一年后,刘秀祥在大家经济上的帮助下,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高考结束的假期,他又每天工作18小时赚取他与妈妈去山东的路费。到了大学后,他千里背母的事迹得到了媒体的关注,此时面对好心人的援助,刘秀祥却拒绝了。他说:“一个人的困难不是向他人或者社会索取的资本,我读大学了,我有能力解决我的困境。”
大学期间,他业余时间做兼职、当家教、做服务生赚钱,一部分钱他用来给母亲治病,一部分寄回贵州资助拾荒时认识的3个读初中的孩子。后来这3个孩子在他的资助下,有2个考上了大学。刘秀祥大学毕业后,他拒绝了好心人的高薪邀请,毅然决然地回老家。他说,我想用我的精神力量,我的亲身经历,去影响山里的孩子们。回到老家后,他考取了贵州望谟县的特岗老师,成为了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后又调入一所民族高中教书。
当时他所在的高中学生成绩差,各种问题凸显,为了树立这些孩子的学习意识和动力,刘秀祥下了很大的功夫,做了很多实在的事。他用自己从前的经历剥开来给孩子们看,带孩子到他家的老屋参观,给孩子们做励志演讲,让他们在自己的身上受到启发。
横亘在孩子面前的,不单单是想不想读书的问题,还有摆在面前实际的困难:没有经济能力读书。刘秀祥为了孩子们有书读,不惜四处借钱。当年拒绝别人资助的他,如今为了孩子们不惜放下“尊严”。他发动大学同学寻找资助的志愿者,他将从前的免费演讲,开始“有偿”演讲。这个演讲并不收钱,而是一场下来能资助2个孩子读书他就讲!
从2012年至今,刘秀祥直接资助和对接资助的学生达1900多人,有了望谟县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投入,老师们在他的影响下提高了认识,家长逐渐对孩子读书问题有了认可,这些前期的铺设让孩子们学习上有了动力和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读书,懂得读书才是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2020年的高考,刘秀祥所在的望谟县本科录取率排全州第三名,比前几年的倒数第二名,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本以为刘秀祥上了大学被媒体报道后,会过上年薪百万的生活。没想到这些年,消失在公众视野里的他竟然为了教育做出了这么伟大的事。这样一个伟大的人,这样一个令人可敬、可佩、可爱的人!“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让家乡摆脱贫困。”刘秀祥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发扬。
文章最后,引用毛主席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纪念白求恩》里最后一句话:“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文章为家有小学生陪读日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