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年班》里集结了智商超群的“神童”,数理化知识很强大,通过了资深专家学者的难题考试,准备参加国际数学顶级赛事,在日常学习生活无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异常举动。在影片中,这些孩子们“智商天才,情商废柴”,顶着神童的光芒,却压抑痛苦,情感与理智南辕北辙,犯下了常人难以犯下的过错,最终离成功越走越远,让人唏嘘不已。
孩子,尤其是“神童”,在个体受到更多的关注度的情况,更需要家长理解与疏导情感。当孩子无法被理解的时候,孤独感与无助感容易在心里滋生。在现实中,如果智商超前发展,情商却停滞不前或是跟不上智商的发展进度,孩子不懂如何正确把握自己的情感,不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问题无法自解,思想包袱越来越大,容易抑郁,产生问题。
天赋秉然的“神童”,智商发育超前,就像很多运动员,身体发育超前,天生的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情商更多地与后天的环境,个人的阅历,家庭的培养等因素息息相关。情商,无法拔苗助长,需要更多用心的栽培。家长用智慧与孩子交流沟通,不仅让自身的身心受益,更让孩子心理更健康阳光,更有幸福感。
1、想做事情,思考层面从头脑层到智慧层,再到喜乐层。
我发现大多数人,尤其是孩子,想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头脑里冒出了想法,就让头脑里的想法支配自己身体去做这件事情,而不去想这件事情的“哲学层面”的内容。
丁丁是一个活泼调皮的八岁男孩子,每次在小区院里看到丁丁,总是精力无限地跑动着或踢着足球。丁丁的妈妈总是追着叮嘱丁丁,担心丁丁又像上次一样把足球踢到了哪位小朋友或是又不小心踢到了哪位人家的院里砸到了哪家的花盆或玻璃。丁丁玩耍的时候,丁丁妈妈反复叫喊着小心慢点,可是丁丁好像一点都没有听进去,越发地调皮惹事。丁丁妈为此很抓狂。我看在了眼里,和丁丁妈聊了会天,让丁丁妈妈先稳定自己的情绪,耐心地试着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诚恳谈话。丁丁妈妈尝试着这个方法,在小区院里再次见到丁丁的时候,我明显感觉丁丁注意到了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不像以前那么调皮了,和小朋友玩的时候有意识地会注意到别人的安全。丁丁妈妈的情绪也明显平和了很多。
我与丁丁妈妈谈到的就是孩子想做一个事情的时候,家长需要传递给孩子的观念,让孩子意识到做事不仅是头脑中冒出的想法,在冒出想法之后,需要考虑这件事情是否有意义,可以去做,如果再能进一步考虑到这件事情是否让自己开心,让别人也开心,那这件事情就值得去做了。我让丁丁妈妈可以尝试着询问丁丁几个问题:“当你踢足球的时候,是不是不自觉踢到别的小朋友了?”“在踢到别的小朋友的时候,你觉得你开心了吗,别的小朋友会开心吗?”“与小朋友一起快乐踢球,你觉得是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别的小朋友踢到你的时候,你会开心吗?”
丁丁妈妈在与丁丁的谈话中,抛出的几个问题,让丁丁也在思考,丁丁妈妈说丁丁以前没有发现这些问题,在认识到自己的调皮行为一点意义都没有,只会让自己和别的小朋友不快乐的时候,丁丁不像以前那么莽撞了。而丁丁妈妈自身认识到以前在丁丁踢球时不断在旁边叫喊着追跑着叮嘱,实际上是一件意义不大而且也让丁丁更加焦躁的事情。丁丁妈妈也告诉自己,要更多地信任丁丁,在陪伴丁丁的时候,让丁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意义,思考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别人带来的影响。丁丁做事情比以前稳重多了。
2、吸引力法则,增强孩子的正能量情绪。
澳大利亚一名电视工作者朗达-拜恩,于2008年出版了一本名为《The Secret》的书(中文可译为《秘密》),曾引起较大的反响。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阐述了一个法则,即“吸引力法则”,大意是说“心中所想之事越发强烈,似乎就越容易实现”。 这本书阐述的“吸引力法则”基本原理是这样的: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都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频率,而这种频率就好比杜鹃用于求爱的信号、蝙蝠用来探路的超声波。它会吸引同样的频率,引发共振,从而将我们思维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事物吸引到我们的面前。就像物理界认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存在吸引力一样,人的思想也存在吸引力。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经常有情绪的波动,人经常被好的情绪引导,也被坏的情绪左右,在不同的情绪下就容易做出不同的举动。好的情感情绪能让人积极向上,坏的情感情绪能让人抑郁痛苦。尤其在还不能正确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身上,如果一种坏的情绪持续累积,那么对这个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包袱是很大的。
杜杜是一个十岁男孩,比如突然拍打大人,把别的小朋友弄哭,或者打翻水果盘。我观察到,杜杜其实内心是想要别人关注自己,但是他每次采取的方式都是很消极的。在与杜杜妈妈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杜杜妈妈经常对杜杜大声呵斥,你怎么这么淘气,你真是不省心,你是天生的淘气蛋。杜杜一点都听不进去,甚至在杜杜妈妈面前顶嘴,我就是淘气蛋,就是不听话。这样的交流方式到最后,杜杜妈妈就是忍不下脾气,然后拿起了戒尺,追着杜杜打屁股。
我观察到杜杜其实是一个想要上进的孩子,当我夸他画画很好的时候,他对我说谢谢。我对杜杜妈妈说,你要学会相信孩子是懂事明理的,经常鼓励孩子正能量的行为,不断强化孩子正面的积极的情绪。你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中是可以信任的,是懂事的乖孩子。杜杜妈妈决定先改变自己,当她面对杜杜无理取闹的时候,她平静下来,耐心地用信任的眼神和柔和的语气与杜杜交流,告诉孩子,你其实是想好好说话,其实是想把这件事做好,不着急,慢慢说,妈妈认真地听你说话。慢慢地,杜杜妈妈惊喜地发现,当她用好的情绪面对孩子坏的情绪,孩子坏的情绪慢慢消融,而另一方面,她对孩子发自内心的肯定,孩子渐渐朝着她鼓励的方向发展,越来越懂事了。
3、家长有质量地陪伴,并且让孩子具备同理心。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看到孩子在玩玩具,以为孩子正专心玩耍,就拿起手机写作。孩子大一些,表达自如了,当我陪着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孩子看到我一拿起手机,就立马诉求说着妈妈你别玩手机了。可见,孩子能感知我是否在用心地陪伴。陪伴孩子,不仅仅是身体的陪伴,更是心灵的陪伴。
铭铭的妈妈是一位全职妈妈,东东的妈妈是一位职场妈妈。每次见到铭铭妈妈带着铭铭上早教课程的时候,她总是在一旁拿着手机谈业务聊天。铭铭妈妈想在做全职妈妈期间,也能赚些收入,有自己的职场生活。电脑和手机对经营着网店的铭铭妈妈来说,非常重要。东东的妈妈在孩子上早教的时候,陪着孩子一起做游戏,与孩子一起参加老师的互动课程。我观察到,铭铭不太爱交流,当铭铭调皮捣乱,铭铭妈妈叫铭铭不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铭铭基本上是左顾右盼,不听妈妈的意见。而东东很有礼貌,和别人交流很大方,当东东妈妈想要东东配合着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东东大多数时候会尽力按妈妈的建议去完成。
有上课的妈妈问东东妈妈,全职妈妈平时在家怎么经营网店?东东妈妈说,网店的生意也不太好,还是需要很多精力,很多时候让孩子在旁边玩,我上着电脑聊着手机忙着业务。铭铭妈妈说在职场忙碌也经常加班,但是回到家里,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她坚决让自己进入到孩子同伴的角色,她全身心地投入,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玩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适当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可能下班后时间有限宝贵,她很珍惜与宝宝相处的时间。
同理心,是一个人能善于理解别人的想法,换位思考,更好地与别人交流。当家长想要孩子理解家长的感受,具备同理心,如果家长无法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能让孩子知道别人理解自己感受是什么滋味,又如何学会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感受呢?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家长通过陪伴孩子,与孩子建立了彼此的信任的依恋,才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愿意与自己交流,更好地具备同理心。
在未来的世界里,如果有一天人类需要挑战“高智商”的人工智能来竞争工作岗位,也许高情商才是战胜高智商机器人的王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不仅要注重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更要倾心提升孩子的情商,丰富孩子的心灵。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孩子的 “智慧”教育方式,让孩子更好地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