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信誓旦旦买了很多课程,最后却没有坚持学完。
很多课程,即使认真听完并做了笔记,最终发现自己却毫无改变。
明明读完了很多书,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大脑中空空如也。
……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学生时代,进入职场中,我也经常遇到相应的困惑。
难道我被这些课程割了韭菜吗?
也不完全是,因为的确有的同学跟我报了同一期课程听了同一个知识点,就做出了改变,而我却无动于衷。
主要原因在于这个知识点并没有真正触动到你。
今天我想谈一个话题——“触动学习”。
什么是触动学习?
《认知觉醒》一书中给出了一个解释:
我们潜意识的感性能力完全可以作为学习的筛选器——通过情绪触动,识别与自身需求结合最紧密的内容。紧紧地抓住这些内容就可以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高效学习、快速提升。
也就是说,当你自身最需要这个知识的时候,此时遇到它的时候,就是你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
【以我为例】
进入职场后,我有非常强烈的欲望要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的第二技能,所以我选择了很多课程。
这几年里,我报过理财课程、英语口语课程、艺术绘画课程、写作课程。
理财课程:我曾经很认真跟老师学完,也明白基金定投的重要性,但是迟迟无法行动,就源于我对它的需求不是很迫切。
绘画课程:我曾经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业余插画师,跟老师学习绘画课程,后来深入学习后,才发现绘画这条路漫长且艰难,选择了放弃。
英语口语课:我自己是一名英语教师,长时间讲解应试技巧类课程,深知语言的学习在于应用,希望自己口语不断精进,于是我跟一个外教每周约课聊天freestyle,这是我觉得比较值的课程。
写作课程:我个人爱好阅读,喜欢写作,持续日更写作50天后,遇到了一些瓶颈,希望获得更专业的指导,所以参加了相关写作课程培训。刚上来就被老师表扬执行力很强。
对比以上四类课程,前两个对我来说,价值都不大,我指的是对我,并不是对别人价值不大,或许对一个刚刚在股市投资失败的小白来说这个课程就让他如获至宝,或许对一个迷茫的插画师来说,这个绘画课程直接让他获得新的思路,进而价值变现。
但是后两个课程对我来说就很有价值。口语课程因为我每节课都要对自己学生说,所以它成了我的刚需。写作课程是我日更文章50天之后的自发需要,我希望有人解决我遇到的问题,所以这个课程对我来说就是价值最大的。
所以,课程或者书籍并无好坏,当你评价它是否有价值之前,问问自己此时此刻是否真正需要它,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快速进入“触动学习”状态。
触动学习是主动学习的最高级,一个人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被触动到,才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改变和行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需要学习,只有当自己在遇到困境时,也就是你把自己推向了舒适区的边缘,那么此时多学习,才有可能进入下一个阶段——成长区。
当进入“触动学习”之后,如何快速行动,做出改变?
《认知觉醒》这本书给出了三个建议:
1.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清楚;
2.在需要的时候能提取出来;
3.在生活中经常练习和使用。
以上,结合我这些年踩过的坑,来告诉你“触动学习”的价值!
希望对你有帮助,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