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侠:英雄远征》·豆瓣7.9
荷兰弟的个子估计是不会长了。
在郁金香花海之上的飞机上,看着那个专心研究装备的Spider Man,观众和Happy一样,看到了似曾相识,看到了某个男人的影子。
期待第三部,感觉戏剧冲突感会强烈一些,英雄自陷,永远都比拯救地球有意思。
《远离我所欲》·豆瓣7.5
英国同性短片,前戏很足,最后一个在楼上委屈的喃喃恳求“Turn around…Turn around…”,一个终于在拐角回了头,happy ending的小确幸。
《摇摇晃晃的人间》·豆瓣8.0
让我想起了《啊,这样就能辞职了》这本散文集,对于余秀华而言,啊,这样就能离婚了。成名给了她一定的经济来源,所以坚持离婚,这段婚姻,恐怕大家都是受害者。余秀华在诗里写一个男人,那个男人爱上了北京的女人,跳舞的时候屁股会扭,做爱的时候会叫床,而丈夫理解成是她怀疑自己出轨了,他们的情感寄托从来不在一个次元,他只有现实,而她有自己的“文学现实”。
《五脊六兽》·豆瓣6.0
虽然中间有些关于生死思量的戏,表演风格就像小步跳着前进的人突然站了个丁字步报幕一样格格不入,但生死本就难言。借用古诗词,借用古戏本,《牡丹亭》的至情之说只能算直白的借鉴,但剧本本身有些讽刺戏谑融于“老情人想杀我”“发小成了骗子”“初恋就是个笑话”这样的情节处理反倒自然深刻。舞台上的一枝花 / 小金豆 / 咸鱼刘都是表演的浑然天成,远小近大表演法则真是好可爱。
关于生死,《聊斋·摇滚音乐剧》是一种方式,让人感叹唏嘘,一辈子蝇营狗苟,到头来不会写一个“悔”字;《五脊六兽》想必是另一种方式,一直在路上,临死满嘴知足又定格在跨进棺材的一瞬间,是真知足,还是贪恋不甘,谁都不得而知。活着很苦,上山下坡,说了一辈子,还是盼来生。
《收信快乐》·豆瓣8.1
同为书信体叙事表演,但是和之前看的《长腿叔叔》情绪爆点完全不同。人物年龄跨度长达四十年,有一种在小剧场看台湾青春片分感觉,虽然淑芬有许多激烈情感的演绎空间,但是振国的人物层次却更丰富,青年的悸动和中年的社会属性,男演员活生生地让观众看清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轨迹。
椅子碰撞在一起的时候,仿佛人生也接续在了一起,然后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让他们成了彼此最真实的部分,拥有意味着失去的开始,如果淑芬真的和振国在一起了,也会失去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这是必然。虽然唏嘘感叹,但这次没有流泪哦,也许唏嘘感本就不是“水性”的,而是叹息质地。
《雪暴》·豆瓣6.2
致敬主题,我直接看CCTV7的纪录片可能会真的感动一把,而这电影,像写为了一篇命题作文,强行举了一个名人(多明星豪华阵容)案例,可是点题生硬,怎么看怎么别扭。你能想象思乡主题,举例用的是司马迁忍辱写《史记》?
这类特殊职业的致敬电影,当年香港拍消防官兵的《救火英雄》就挺合格。
最后同一空间的剧情高潮,唯一带感的就是暴风雪,难怪给那么多镜头。
女性角色能不能别那么圣母……男女主的感情完全没有给人灌输已经到了同生共死的地步,是我不懂爱情吗?
《万箭穿心》·豆瓣8.6
可惜没有看武汉方言版,体会不到汉正街女人地道的坚韧。有人说李宝莉从前期的蛮横泼辣到十年后对小宝的那副温顺言听计从,转变太突兀,人物可信度不足,但我却不以为然,从她跟别人抢扁担生意,从她对建建的言语冲撞中,可以窥见十年前李宝莉依然活在那副躯壳之下。和李宝莉的粗糙相比,马学武的知识份子懦弱形象就是一个群像代表。
李现果然没有给人任何惊喜。
《哪吒之魔童降世》·豆瓣8.6
大部分时候的屎尿屁的笑点非常刻意地迎合时代,有网络段子的影子。太乙真人一副小迷糊的模样,根本感觉不到大智若愚,而是掉链子的捉急感。
申公豹说:“人心里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一下子让反派形象有了多维感,而非单纯的非黑即白,最后陈塘关百姓在打劫之后全体下跪,这一跪,简直就是自我讽刺。而敖丙和哪吒的冰火造型男男CP迎合了腐女趣味,尤其是最后还有哪吒用长枪捅敖丙屁股这样的性暗示镜头。
乾坤圈是有毒吗,封印了哪吒的帅气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