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的作业都是在写《刻意练习》这本书的读后感,上一篇关于如何找到帮助自己完成刻意练习的好导师的文章,我感觉是这2篇读后感中最值得一读的,是方法论,是干货。
《刻意练习》这本书开篇就引用了“天才”与“普通人”的差别来进行对比,试图通过找到“天才”是天生之才,还是后天之才,来说明刻意练习的重要性。作者试图告诉人们,绝大多数人们以为的天才,都是练出来的。
人类谈到天才通常会和下面这些词联系起来:门萨学会、神童、资优、自闭学者、学者症候群、学障资优生、博学家(通才)、天赋、多元智力论。每一个词,都会让人联想到“天才”。但至今为止,科学上还未对“天才”两个字给出准确的定义。
天才可以形容一个人的某种特殊才能;也可以形容通晓各方面学问的博学家,例如牛顿、达芬奇;或是某个领域的佼佼者,例如爱因斯坦或是霍金。甚至中央电视台《最强大脑》节目中那些神奇少年,都被贴上“天才”的标签。
天才,顾名思义,泛指天生才华,真的是这样吗?
在《最强大脑》中有一个挑战是关于记忆圆周率小数位的。在2017年的某一期节目中有一位来自日本的老者,他背诵圆周率达到10万多位。
正好一位与我同一写作社群的战友赵俊祥,也希望成为记忆大师。在他的自我介绍以及他的文章中告诉我们,他在开始练习记忆之前,背诵圆周率和普通人一样最多就只记得3.1415926。但在他掌握了一些记忆方法之后,通过故事法记忆法练习圆周率背诵,仅仅花了四天时间,在强迫的刻意练习之后,他竟然神奇般的能熟练背诵圆周率100位。
在他的刻意练习记忆力的文章中,他写道:
基本上每天的训练量保持在读2000个数字,联结2000个数字,记忆40×8个数字。(读数字的意思是,两个数字一组想象对应的数字编码图,比如32扇儿;联结数字的意思是四个数字一组,编码图之间联想图像,比如3202扇儿铃铛,在脑海中出现用一把扇子去扇铃铛的图像;记忆,就是数字的顺序)
读2000个数字,刚开始读1000需要14分钟,现在7分钟;
联2000个数字,刚开始联1000需要20分钟,现在9分钟;
记忆40个数字,刚开始需要一分半钟,现在30秒。
接下来将在当前计划的基础上,增加扑克牌的训练,暂定训练量是读10副,联接10副,记4副。
如果不是我身边有这样一位善于记忆的人,我估计也会你们一样,觉得这事离我们太远,而这样的人,这样的事,都被定义为“天才”所能做的。
在《刻》这本书中,“天才”的定义更加严谨一些。在书中引用了音乐神童莫扎特的例子,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准确辨识任何音乐的调子(绝对音高),这种能力是许多已成年的,经验丰富的音乐家都无法与从匹敌的。那时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一种天赋,是天生才华。
到了2014年,日本的一位心理学家榊原彩子让24个2-6岁的孩子,通过数月的刻意练习,结果所有的孩子都能准确地视别出绝对音高。因此,人们回头重新研究莫扎特,发现在他四岁时,他的父亲就全职教授他关于音乐的一切,而这种学习的强度远远高于前面所说到的24个孩子。也就是说,人们研究发现,摸扎特的“天才”能力与刻意练习有关。
天才,非天生之才
可以说每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子都可以用“天赋异禀”来形容,只不过在后天的培养和教育中,逐步出现了差异。
还记得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伤仲永》这篇故事吗?故事讲到方仲永五岁时,能指物作诗,并且文笔还不错。于是,方仲永的父亲便带着他四处游走炫耀来赚他人的打赏,不给他学习。结果,方成人之后,“泯然众人矣”成为了普通的人。
虽然只是古时的一则故事,但故事中的主角曾拥有天才般的“高智商”,结果却成了一个平庸之才。说明天生的高智商并不一定与最后成为博学家或领域达人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事实也证明“绝对没有哪种基因或者天生才华,注定他们将来能成为行业的大师,也不会有人因为是一般的智商而无法成为行业的大师。”
倒逼式的《刻意练习》
打造个人品牌是当下知识经济时代中十分抢眼的关键词,在各大付费知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带着各式各样标签的教练、导师、达人,他们有着各式各样的标签,这些标签无一不在彰显着他们在某个领域的优秀形象。他们的自我介绍如出一辙,都是经过某段时间的修炼之后,蛹化而出。
在从前,学会一门手艺便可以一辈子以此谋生。找一份靠谱的工作可以干到退休。那时管这种工作叫“铁饭碗”,30多年前,我父母在一家县城里的印刷厂,在我的记忆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是那时人们都羡慕的好工作。当电脑办公开始普及之后,纸制办公用品需求开始直线下滑,象印刷厂这样的一大批轻工手工业开始萎缩,倒闭。在父母退休之前,这家印刷厂已经转让给私人经营,职工人数也由近百人,降到了不足十人,且依然举步为艰。
新的行业、新的工作的出现,让旧的工作逐渐消失。最近罗辑思维中提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他们在未来可能会换工作的次数是2的N次方。N=1-4。
做为普通人的你,该如何来应对这种快速的变化?似乎除了不断地学习,提前做好适应这种变化的准备之外,别无它法。成年人如何才能高效地学习新技能将是这个时代新的重要命题。在《得到》的知识库里,有一种对工作技能的解释是——通识。也就是说,通识技能是可以在各种工作中快速转化,并适应新环境。通识就象是公式中的正系数,正系数越大,在新工作中的转化结果就越好。
那么,你现在拥有“通识”技能吗?你又应该怎么样对习得和培养这些技能呢?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刻意练习都是让你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甚至可以说,它是帮你打开一个全新世界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