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大概是两岁不到的样子,他在桌子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支圆珠笔,他玩那支笔,不停的戳时,发现笔可以有点点出来。
就这样他就开始不停的点,再到线,再到缠绕出圈圈。有一段时间他趴着、蹲着、站着,在家里,或者在外面,一个人,或者和小伙伴一起,不知疲倦的画。后来读到孙瑞雪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知道那是“绘画敏感期”。孩子透过绘画,进入一个对自己与世界的探索,不可以教,不需要教,因为这时候的教都是一种破坏。
直到现在也没有教过他画画,只是提供笔纸给他.他画的不能说是好看的,像的,但是他敢拿起笔就画,没有担心画的不好,或者不会。
和他一起做导图时,通常是我写字,他画画。画的不好,他也随意变一变,在下面这幅导图里,他画的“烧火”,“日出”,中心图画的是《纳尼亚传奇》里的独角兽。他就是很自然的就画出来了,我觉得好喜欢。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画画时的无惧无畏。
他很早就开始编故事,在幼儿园上学的路上,每天早上都会编一个故事讲给我听,有时候是连续的,有时候就从路边的一棵树开始,有时候是从路边的一只小狗开始。他的画一直都是故事性的,他总是兴奋的拿着他那我看不懂的画跑向我,说着里面的故事。
今年父亲节,他突然有一个灵感,决定要画爸爸的成长史送给爸爸作为礼物。从爸爸出生到上完学,然后结婚。画着画着爸爸就弄了一套帅气抢劫套装就去抢劫了。这时爸爸走到了他的英雄幻想世界。
在幼儿园总是哭的那一段,画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经历,我一边听他讲他的画,一边拥抱他好多次,他画的幼儿园也是“鬼城堡”,爸爸动不动就被吓哭了。
他说第一天中午,以为睡觉起来,妈妈就会来接他了,因为老师说好好睡觉,妈妈就会来接你们回家的。可是妈妈没来,于是他就一直哭,走到哪儿都想哭。想到那时他的心里充满了恐惧不安,半夜哭着醒来说:“妈妈,我不要去幼儿园。”
是的,我们都知道都会适应,这就是成长。可是在这个成长的过程里,如果我们多了解认识和看见孩子,多一些同理心和倾听,会减少孩子的伤痛记忆,这些爱会成为力量,而伤痛记忆会吞噬孩子的力量,看上去的坚强与适应,背后往往有我们视而不见的脆弱。所以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可以哭,可以害怕。
他和我重述这些记忆时,还是很难过,但能透过这样的方式重述,也是一种对伤痛记忆的疗愈。所以,我真的不赞成哄骗孩子,哪怕是善意的谎言,我更希望非常坦诚的告诉孩子准确的时间,告诉孩子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