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玉宝,我有个问题,什么是佩奇?”
“我再重复一遍,什么是佩奇啊?”
一位老大爷在村里的广播喇叭上如是喊道。
这是出自短片《啥是佩奇》的片段,佩奇,是李玉宝城里的孙子问他要的礼物。
为了弄清楚啥是佩奇,老大爷从村头到村尾,花了几天时间,逢人就问。
放羊的大爷给他看女主播:“这就是佩奇,漂亮吧?”
小卖部的老板娘拿出一桶“佩琪”洗洁精给他;
下棋的大叔说:“佩棋我知道,没下过,好像跟跳棋差不多吧?”
最后,他从“老三媳妇”那里打听到了,佩奇就是动画片里的一只粉红色的猪。
根据她的描述,老大爷把毕生所学的木工、切割、焊接、粉刷技术全用上,反复修改,做了一只硬核鼓风机“佩奇”。
他手机坏了,也不会上网,只能用这种质朴笨拙的方式给孙子准备礼物。
用的还是老人机,没有强大的信号接收能力,只能爬上高山才能找到信号。
坏了也舍不得换智能手机,只能靠听新闻盘算儿子回家的时间。
在等儿子回家的路上,他发现了上次掉在草丛的天线,捡起来插在手机上。
手机又能用了,他马上给儿子打电话,问他啥时候回家,儿子却告诉他:“不回来啦”。
老大爷挂掉电话,失落地往回走。
对于留守老家的父母来说,最大的失望莫过于一句“爸,我今年不回家过年了”,那是积攒了整整一年的期待瞬间落空。
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凉就是,生儿育女,勤劳责己,最终却活成了一座被人遗忘的孤岛。
点击看完整视频
《啥是佩奇》里的老大爷,正是中国无数农村父母的缩影。
自己省吃俭用半辈子,供儿女去大城市上学,拼尽全力把孩子送出去,再用最后的力气等孩子回家。
我们都只看到了“啥是佩奇”的感动,却不知道背地里,何止一个啥是佩奇?
还有啥是Skr,啥是盘,啥是人间不值得,啥是吃鸡。
他们不懂你随口说出的段子,你在朋友圈抱怨“这个月吃土”,他们就真的担心你“有饭不吃,为啥要吃土”。
他们也不了解女儿换了一茬又一茬的“老公”都是谁,年轻人对着哈哈大笑的图片是什么意思。
你更不知道,他们为了离你近一点,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同事说,以前总以为她爸很“潮”,每次都能懂她的梗。
后来她无意间发现自己家电脑的搜索引擎记录,才明白其中缘由。
她说那一刻,仿佛看到了他爸带着老花镜,佝偻着身子,“一指禅”敲击键盘时笨拙的样子。
我们担心追不上时代的潮流,而他们更担心再也跟不上我们的步伐。
她每次发朋友圈,她爸都是秒评论,每天的微信运动,都有她爸雷打不动的点赞。
他爸还靠着微信运动,推测她去了哪里,有没有按时回家。
父母无法参与你的生活,他们只好用自己原始的关心方式和你有所缠绕。
短片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可是现实中没有这么多惊喜,很多在外地的子女说不回家,是真的不回了。
临近年底,有人在朋友圈晒年假安排,都是准备去三亚去国外度假游玩的。
以前我会羡慕,现在只剩唏嘘,心疼他们在家掰着手指数着日历等孩子回去的父母。
曾经有一年过年去姨妈家拜年,恰逢他们不在家,我们就坐在门口等。
邻居家的一个奶奶发现了,拉着我们就进门,热情招呼起来。
那个老太太特开朗,特别能聊,我在她家一坐就是仨钟头。
她不断地往我手里塞糖说:“我孙子特别喜欢吃这种糖,都是我去超市买的,你们年轻人都爱吃!多吃点,我一个老婆子也吃不了这么多!”
之前我听姨妈说起过,奶奶的儿子在驻非大使馆工作,儿媳孙子也常年生活在国外,连续好几年没回来过年了。
那满屋子的糖,都白买了,一想到这里我就不忍心,吃了好多奶奶给的糖。
她很喜欢摸我的头发,就说:“哎呀,长这么漂亮的孩子!”可我总感觉那像是在摸一个,她摸不到的人。
我们常常在想,飞机、高铁、微信、电话,让地球都变成了一个村庄,哪里还有远方呢?
路费也早已不是问题,大家漂洋过海到处旅游,回家的票也并不难买。
可是过了几年异地漂泊的日子之后才明白,交通通讯再快捷,也不能完全穿越那些遥远的距离,于是只能孤单地遥望。
有一种爱,叫爸妈等你回家过年。
你没空的时候,他们时刻准备着等你;你有空的时候,他们再忙也能腾出时间。
在团圆这件事上,没有真正开明的父母。看得开的父母,都擅长伪装。
当你有勇气把“我不回家过年了”这句话说出口,或许他们表面上说没关系,不回来也行,其实心里比谁都想看到你。
他们永远不会怪你,但我想说尽可能多陪陪他们。
多听几句他们的唠叨,多吃几顿他们做的饭,这些简单真实的陪伴,对于父母,就是最大的幸福。
每一段亲情都注定有遗憾,能尽力做到不愧疚,就是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