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建议的潜台词——宣告权利
近日,公司开会,几个同事坐在一起,聊一个话题。当时明显感觉到,同事不足,就是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有更好的方法解决,其实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我当时很纠结,不知道该不该当面说出来,纠结什么呢?
按理说同事相处、朋友相交应该坦诚,而且说了之后,对他有帮助,可以让他更好的成长。这是好处,还有些不好的,比如马东曾经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我不想被误解,在社交方面,有个名言,叫不提免费的意见。
有时被提建议,是一件让人不爽的事情。因为提建议是个很敏感的事情,有个潜台词,就是在宣告权利 。言外之意是,在这方面我比你有经验、更有发言权,一种潜在的支配感。假如身处弱势,向强者寻求建议,是一个非常好的获取对方好感的方法。
现在想来,当时给对方提建议,我是怎么想的呢?是想让他好,还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好?更大的可能是后者,我主要是想显示自己优秀,自我虚荣心爆棚,觉得自己比他们都优秀,很想刷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表现型人格’扭转成‘成长型人格’
现在想来,不说似乎是合适的。因为我和他不在一个世界,我不了解他的阅历、经验、成长经历等等,他有自己的方法、策略,我的不一定适合他。我的注意力和思考,更应该放在自己的学习、技能、成长上面,而不是在其他地方秀肌肉。
把自己原本的‘表现型人格’扭转成‘成长型人格’。挺难的,但我看到了方法,怎么做呢?用行动填满时间。从本质上讲,时间是不能被管理的,甚至它是不属于我的。我能做的只是,尽力和它做朋友,让它的力量最大限度,为我所用。
现实中的行动,包括写作和学英语,通过长期(三、五年以上)最大限度获得时间的力量。用行动说话,而不要用嘴。用嘴说,就是拿未来的成就,刷存在感,占他人现在的便宜。这事不好,因为从源头说,每个人都不喜欢被证明退步。
可能这也是,我不喜欢看朋友圈的原因,朋友圈里,大家都在秀肌肉,刷存在感,而我自己清楚自己的状态,跟朋友们有很大差距。被证明退步,挺不爽的,有一段时间,严肃地考虑过,要不要关闭朋友圈,以节省时间和注意力。之所以没有关,是因为可以赚钱。
知识的诅咒
现在看来,英语和写作对我来说,像是定投。每天花费固定的时间,投入到一项技能的训练和拥有上。就像储蓄,把零钱放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区别是前者有复利效应,可以厚积薄发,会形成巨大的优势,而后者没有。
为什么我会想学英语呢?因为看到了活人。看到自家的姐妹,通过学习知识真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明明大家都生在同一个地方,就因为考试成绩不一样,她出国留学了,我在泥潭里打滚。
还因为看到了差距,她出国了,读了好的大学,学了好几种语言,我们的收入就差距好几倍。因为她的存在,我们之间的差异,让我觉得我也有机会和可能,像她一样,收入高、有很多技能。
认知到一个新概念,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哪怕之后再看以前的观念,就是在从侧面做交叉复现,验证这个新概念的正确性。可能这就是知识的诅咒,我知道了这一点,就再也回不到不知道的时候了。
谢谢欣赏,个人能力有限,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