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又到了满大街撸串剥小龙虾喝啤酒的季节了。
说到烧烤,第一次吃应该是在无锡,那年学校分配实习,租的房子在国道的尽头,上面是高架,底下一到晚上烧烤的摊子一溜排开,那阵势跟现在你下了地铁,门口一字排开的黑车一样,那热情洋溢的工作态度你不买一串感觉好像特别对不起人家一般。
那会点单率最高的串是“烤鸡翅”,只见烧烤师傅一手拿着薄薄的尖刀,刀子是弯的,一手拿着鸡翅,飞快的在鸡翅的身上割上个两三刀,这样熟的更快,洒的调料也能很快的入到里面。架子上放着七八串鸡翅,手不停的翻着,烤炉内的炭火燃的正旺,鸡翅被高温烤炙后,油渗了出来一滴一滴的落在炭火上,发出噗呲噗呲的声响,这个时候鸡翅的香味已经出来了,闻着叫人食指大动。
洒盐,孜然、辣椒面、并不用加太多的作料,很快焦香四溢的烤翅就拿在了自己的手里,这个时候的烤翅表皮的温度的极高的,稍微凉一凉,或者嘴巴对着吹一吹,先轻轻咬一口翅尖,这个地方肉少,骨头多,所以凉的最快。吃完翅尖,嘴巴里连呼出去的气都带着香香的孜然味,一只鸡翅其实并没有多大,很快就啃了个干净了。
一只烤鸡翅,我记得很清楚那会是2.5元,搁现在是便宜的不能再便宜的价格了,但那时小饭馆叫上三四个菜,有荤有素的也不不过20.30块钱,所以吃的概率也不过最多两个月一次。
后来呢,在吃烧烤就不喜欢烤鸡翅了,喜欢上了烤羊肉、烤牛板筋,说实话在没接触到这两种烧烤之前,我是不知道世界上居然有这么美味烧烤的。印象里最好吃的羊肉串和牛板筋当数宁夏银川南门有家叫大胡子的烧烤店,老板是回民,那一条街上的饭馆烧烤店都是回民,有句话倒真是不得不说,回民的烧烤确实好吃,光闻着在店门口就走不动道了。
他家的牛板筋是切的薄薄的那种,串在细细的铁丝上,一串上面串个三片,片不小,有差不多十个大拇指甲盖那么大,上面洒着重重的孜然,散发着不知名酱料的味道,牛板筋这个东西,软硬的程度非常重要,硬了咬不动吃起来也费尽,只有煮的恰到好处,咬的动,却又不是完完全全的咬的动,咀嚼几下是能嚼烂的,合着酱香和孜然的味道咽下去,一串,在一串,完全舍不得停手。
羊肉串呢,说到羊肉串还是内蒙的好吃,羊腿肉最佳,一般的羊肉串,一串是四块肉,中间有一块肥肉,其实不是肥肉是羊油,没有这块羊油的话,羊肉串是要大打折扣的,第一次吃的时候是不大喜欢的,那块卡在正中间的肥油正汪着一大滴的油,稍微晃一下就要滴下来的架势吓的都不敢动手了。
不过那香味搅着人喉头大动,肥油就肥油吧,先吃了再说,刚开始吃的时候我是避开或者直接把那块肥油扯下来的,后来才慢慢的连肥油一起吃下去的,到最后面没有那块肥油是觉得不算真正的羊肉串的,一口气吃上个20块串完全没问题的。
我一直觉得羊肉和孜然才是最绝配的,孜然这个调料在一般家常的餐桌上是不会出现的,日常我们也不大会用到,但在内蒙、宁夏、新疆这些地域日常料理中是必不可少的调料,加了孜然的料理带着一种异香,不过吃不惯的人,应该是及其讨厌这股味道的。
后来吃烧烤,点的最多就是一些蔬菜了:韭菜、茄子、豇豆、辣椒、土豆、香菇,蒜薹、金针菇等等,好像在中国没有什么菜是不能做成烧烤的,这系列的蔬菜里最喜欢的大概是蒜薹吧。一般的烧烤店喜欢用酱汁,这个是最简单的,将蔬菜放在架子上,翻几个面熟透了,刷酱,洒点孜然,喜欢吃的辣的在加点辣椒面,就好了,这种其实是最偷懒的烤制方法了。
我觉得最好吃的烧烤,应该是在夏夜,喧嚣了一天的炎热早已退散,搭着凉拖,从楼上爬下来,穿过空无一人的小区,后面的偏门处,远远的瞧见风里有若隐若现的的火光,走到跟前,和老板笑着打招呼,拣自己要的食材,看着老板一手翻着炉子上的食材,另一只手里摇着一把蒲扇,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等提着打包好的烧烤跟老板道了别,转身往回走,嗅着风里散着淡淡的香味,慢慢的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