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解忧杂货铺》是非东野圭吾式的东野圭吾小说,因为与往日其他作品风格太不一样。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同样给人无限触动,走心。
(一)
故事的开头,翔太、敦也、幸平,这三个因为偷的车抛锚,只能在天亮之前暂避到废弃的杂货店里的无业青年,无意中在店里的牛奶箱里接到了一封来自于过去的咨询信。更没有想到三个人今后的人生轨迹也由此悄悄开启了转折,命运之门就是如此神奇而微妙。
在三十多年前,这是一家能够帮助人们解答各种烦恼的杂货店。晚年丧偶的浪矢爷爷因为一封封求助的来信,重新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觉。因缘际会,店主去世之后的来信,就这样来到了三位年轻人手中。
(二)
对翔太、敦也、幸平来说,三个人作为社会有些边缘化的小人物,一直对所处的世界和生活充满诸多愤怒、抱怨、抵触,甚至称得上是“不良青年”,踏上歧途。
与物质上的缺失相比,或许他们心灵角落里的巨大空洞、精神层面上的缺失,才是让他们总觉得打不起精神的最大戕害物。那种被社会遗忘、被人忽视、不被需要、不被信任的感觉,让人即使身处万千世界,也无限孤独与寂寞。
所以信中各色求助者的烦恼以及求救信号,反倒在此时成了拯救三个人从黑暗泥潭冲重新触摸光明的良药。让他们感觉被人信任与需要,原来是这等美好。
因此,他们开始提笔,以“浪矢杂货店”的名义给人回信——尽管错别字很多,语气也粗鲁不文,但是他们和浪矢爷爷一样,是真心对待这些信的。
(三)
浪矢爷爷说,“写信的人,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在从那个破洞中逐渐消失。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
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觉?有时候有木有觉得我们的心里真的漏了一个巨大无边的洞,怎么都填不满,陷在一个悲观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因不被人需要找不到存在感,因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力挫败感,因所爱难成的巨大失落感……各种各种,有时候我们总是难以找到那个适合盛放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是谁,到底该往哪里去,到底该成为怎样的自己。我们的心也自此有了羁绊。
面对这样的困境,《解忧杂货店》用最巧妙的方式告诉我们:微小却长存的善意,是解忧的不二之法。当我们浑身披戴忧伤枷锁之时,因为他人的善意相助,哪怕一句小小的鼓励、安慰,都能够成为化解阴暗的阳光。或者有时候,他人也更需要我们伸出双手,给予拥抱。『有时伤害,有时相助,人们总在不经意的时候与他人的人生紧密相连。』
(四)
然而世界还会有一副很残酷的死样子。解别人的忧,却在无形中填补了我们内心的破洞。
所以有的时候,对于某些问题,我们总以为过了一段时间就好了,境遇就明朗积极了。但是当真的到了另一段时间,发现过去的问题的确得到解决,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然后又进入下一个循环之中,就这样一直下去。难怪说学习是终生课题,成长和年龄无关,是无论孩童、青年、还是成年人始终需要面对的事情。
不管怎样,人生都像是一池江水,永远都有波纹起伏,也有岁月静好。关键还在于心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