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腊肉炒菜薹(人们习惯写成“腊肉炒菜苔”,“菜薹”“菜苔”是有区别的),听大人们说洪山宝塔附近生长的红菜薹最好吃,为此还特地去了宝通寺想登山一看究竟,确因为宝塔周围已驻军,成了军事禁区,无法靠近。这一晃就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不久前还真是在附近的小洪山南坡见到了原生洪山菜薹种子繁育基地。
月初,读到同事微信的一篇链接,武汉作家说中国名菜--洪山菜薹,讲的很好。这道菜,也是我(陈氏厨艺)的招牌菜,餐桌上,从十二月到第二年的三月,几乎天天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这道菜的前世今生吧一一
武汉有一种蔬菜,名叫菜薹。如果需要标注菜薹的正宗血统,就叫洪山菜薹。洪山是武汉市一个区,在长江以南。武汉人一般懒得把行政区划说那么清楚,凡长江以南,就说武昌。凡长江以北,就说汉口。汉口人家卖菜薹,只要说是武昌过来的就行了,价格就可以很坦然地高于汉口与汉阳的菜薹。行家一般也不会买错,菜薹的品相绝对不一样。肤色深紫且油亮的,薹芯致密且碧绿的,个头健壮且脆嫩的,香味浓郁且持久的,自然就是武昌过来的。武昌土壤呈弱酸性,是黑色沙瓤土。汉口土壤呈弱碱性,多黄色黏性土。最适合菜薹生长的是前者。当然作为蔬菜,相对还是有普适性的,武汉三镇、大江南北,延及整个江汉平原,也都有生长,也都还挺好吃,也都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有趣的是:所有菜薹中就数洪山菜薹最好吃。明显最好吃。入口便知晓。洪山菜薹就像一武林高手,身手一亮,立见分晓,你只需看它一眼。洪山菜薹在芸芸菜薹中,就是出类拔萃,卓尔不凡,鹤立鸡群。而且洪山菜薹就像所有大人物大明星一样,只要身居某个阶层高位,就会有种种神奇传说围绕你。洪山菜薹的传说太多了。除了当代商业编造了许多矫揉造作、文理不通的广告性故事之外,民间大众流传最为久远的版本,恐怕就是所谓“钟声塔影”,说的是洪山宝通寺塔影之中的那块土地与延及本寺庙钟声可闻的那片土地,出产的才是最好吃的菜薹。这个传说之所以流传千百年,我想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只因菜薹的确是顶爱干净的蔬菜,寺庙乃俗世最洁净的净土,菜薹在寺庙的庇护下,远离尘嚣与践踏,自然生得最好了。
说菜薹是顶爱干净的蔬菜,还是谦虚的,菜薹简直是洁身自好到了毅然决然地与众不同,也是孤标傲世到了绝不苟同其他蔬菜。一般蔬菜,都会选择气候温暖的季节,菜薹偏偏选择最寒冷的季节。纵使千娇百媚的蔬菜,倒一副傲雪凌霜的风姿。它也偏偏不是叶子作菜,它的菜是那段质感最佳、营养含量最高的茎。于是作为蔬菜,菜薹就有效避免了其他叶类蔬菜的单薄、粗纤维太多、草酸含量偏高的缺陷。菜薹却也并不因此走茎块路线,把自己埋在地下泥土里,而是酷爱阳光、寒风和雪霜。寒露是万物凋零萎谢之始,却是菜薹拔节生长之时。不要搞错,菜薹不是菜苔。不是那些油菜青菜一类,抽苔主要结籽。菜薹的薹,主要为食用。如果冬至有幸落一场大雪,你就看到那张脸盆大一兜兜菜薹,菜心的胸怀无比宽阔,怀抱大捧刷刷冒头的菜薹。翌日雪霁,那些昨夜冒头的菜薹已经一根根茁壮挺立,茎粗壮,色嫩紫,冠顶是鹅黄色簇状小花,五六根就是一盘菜。而且,这不,今天刚采摘过的,明天又会蓬勃冒出新一茬,越是雪大,越是喜人,越是孤独,越是丰沛。
菜薹伤刀,亲人,说的是它不喜金属,喜人手料理,就是有这点撒娇的小任性。菜薹又是典型的时鲜,随采随吃最妙。它冷藏花颜失色,冰冻即坏,隔天就老。它是如此敏感与高冷,如此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却也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你人生苦短,须及时吃喝,也是一首无字的《金缕衣》,提醒的还是“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就是菜薹,你不踏雪采摘,你不亲手料理,你不尽快品尝,你就取不到真经。唯有你不辜负它,它才不辜负你。虽说菜薹老了也能吃,味道却已是天壤之别了。当然菜薹自然也有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之处,它冰清玉洁,纤尘不染,十分方便料理,只需要掐成几段,清水过过,放进锅里,翻炒几下,顿时就香气四溢,荤素凉拌,般般相宜。菜薹炒腊肉这道菜肴之所以经典,那是因为有了菜薹而腊肉更香,而不像许多蔬菜,靠肉长香。别忘了菜薹的菜汁,得浇在刚出笼的滚热白米饭上,那龙胆紫的颜色紫水晶的光泽,美味指数无法衡量,只好用最时髦的养生热词:满满都是花青素啊!武汉人对于蔬菜,只有一个最高评价标准的——甜津了!菜薹当真就是甜津了!熟吃生吃都甜津!
假如你没有吃过洪山菜薹,无论你是谁,无论你身在何处,冬至过后抓紧时间去武昌,品尝中国名菜:洪山菜薹。
一一本文根据池莉《武汉印象》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