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哥,盖个楼啊!”,这是我这几天听的最多的一句话。
“恩好。”作为朋友,我给你盖,但天天找我是什么鬼?
一天中我有很多事情,每一件事情都要做选择,早上起来穿什么?早上起来今天写不写目标?今天看长时间书?早饭吃什么?吃饭的路上听罗胖还是挺刘润?跑步的时候我听中文歌还是英文歌……
这我才刚醒来没多久?我已经焦头烂额了,还要一次又一次地你们盖楼,从早上盖到晚上。
从你们发消息给我开始,我就要在心里开始思考:盖不盖啊?不盖显得我这点小忙都不帮,盖了我又怕明天还要找我;不盖那我们下次见面怎么说话啊?盖了那我什么时候给你盖啊?盖完是不是还要给你回个消息呢?……
‘你这人咋这样啊!这么矫情啊!平常不找你,如今找你了这么小个事情都不帮。’我自己都人格分裂了。
不是我不帮忙,哪一天你有事情,我能帮上的,我没给你们帮忙?
盖一次,我什么话都不说,重点是天天盖的话,我接受不了,一个人最宝贵的是时间。
是啊,为了你这个朋友我愿意花时间,但是比时间更宝贵的是注意力。
我帮你盖个楼的确一分钟就完事了,但如果我在看书的时候,会因为这一分钟而好久不能静心;如果我在跑步的话,会以为这一分钟而停下来再也不想动起来;如果我在听音频的话,可能要因为这一分钟的时间而重听音频;如果我在写文章,可能要因为这一分钟而去想十分钟……
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可能让我一天的计划都推迟。
盖了半个多月的楼,能分到多少钱?我自己盖了10层后,两块多,我放弃了。
好吧!我承认我是一个经常放弃的人,但我发现这就是个游戏。
要是抱着玩玩的心态挺好的,能盖多少盖多少。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博主是那种月薪几万的人,他说;这么多年我都参加这样的活动,一次一两百左右吧!盖楼就是为了娱乐,每天累了,借这个放松。
可找我盖楼的好像不是这样思考的吧!
有一句:重要的不是你看见了什么,而是你没看见什么。
一个的好的营销活动,背后是很多人运用很多知识而设计的,单单心理学就可能要涉及:从众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所以,我们对此乐此不疲。
熊浩老师在音频里说:双十一在有的人看来是一个不错的营销,但在我看来,双十一首先是一个成功的说服工程。
在说服领域,最具盛名的作品,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影响力——也就是说服的力量,分解为六个行动要素,分别是:互惠、稀缺、从众、权威、一致、喜好。
简言之,如果你的沟通策略有效地撬动了互惠、稀缺、从众、权威、一致和喜好,这将更有可能是一个成功的说服,而双十一就做到了。
双十一当中有“互惠”——在当天购物,买得越多,你得到的折扣越大;
双十一当中有“稀缺”——淘宝会提醒你,距离双十一结束还有3个小时,还有30分钟,过了这个“村”,还要等一年;
双十一当中有“从众”——双十一会告诉你,零点刚过,已经有多少人买了。北京多少人买了,上海多少人买了,那简直是一派群情激昂、摩肩接踵的热闹气象;
双十一当中有“权威”——天猫、淘宝,这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
双十一当中有“一致”——你检查一下自己的购物车,你如果去年买了,今年还会买。如果你去年买了某种产品,比如保健品,那你今年大概率还会买保健品。所谓一致,其实是指人们倾向于和自己已经做出的既有行为保持一致;
双十一当中也有“喜好”——从2015年开始,双十一当晚会有晚会——天猫双十一狂欢夜。我看到了某个帽子想要买,不是因为我没有帽子,我真的有需求,而是因为这是易烊千玺同款,于是爱屋及乌。
互惠、稀缺、从众、权威、一致、喜好,你看,所以我说,在沟通的意义上,双十一是一个成功的说服工程。
好吧!我承认这本书我白看了。
双十一的确做到了,盖了二十天的楼,不知道的也都知道了,我一个朋友跟我说:他那不会网购的母亲竟然学会盖楼。
今天我调侃了个朋友:你这几天盖了几层楼了?
他说,我不盖楼,别人找我,我一个都没有给他们盖。怎么了?需要我给你盖楼?
我说,我就是随口一问。
他说,哦,淘宝有7.55亿活跃用户,加上卖楼族,按5千万人瓜分20亿,一人四十块,你要是这个月缺这些钱,和我说,我给你。
但请不要让我拿半个月的时间天天给你盖楼。
END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文案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