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奥运第一人,想必很多人会想到刘长春。的确,刘长春作为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他被称为奥运第一人当之无愧。然而,今天我要说的是张伯苓。而说起张伯苓,我们更容易想到的则是他是南开大学的创立者,也是南开大学的首任校长。
那么,奥运会和他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著名的“奥运三问”:
“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中国何时能派一支运动队参加奥运会?”
“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
而关于这三问,前两问张伯苓都努力给出了答案。1932年,刘长春远赴洛杉矶参加了第十届奥运会,而刘长春的报名,就是张伯苓亲自操办的。1936年,在张伯苓等人和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积极支持下,中国派出由141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前往德国柏林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
至于第三问,张伯苓没能给出答案,从后来的历史来看,他也给不了答案。但是他却在1945年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会议上提出:“中国可以提出申办1952年的第十五届奥运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人提出申办奥运会。
所以,仅从“奥运三问”的答案来看,张伯苓均是有所参与的。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奥运三问”,“奥运三问”的产生不是无中生有的。1908年,张伯苓在有幸观看了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四届奥运会后,就在校园里向学生们介绍了奥运会的情况和理念。也就是这一年,几个南开的学生在《天津青年》上撰文提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
而在更早的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就给了张伯苓第一次触动:各国平等,公平竞争。之后在1907年,张伯苓在天津第五届联合运动会闭幕典礼上发表了《雅典奥运会》演说。在会上,他建议“中国人应该加紧准备,在不久的将来也出现在奥运赛场上。”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中国要参加奥运会。
从这些事情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奥运三问”的提出与张伯苓对奥运理念的反复宣讲不无关系。
所以我想说,如果说刘长春是因为第一个走上奥运会赛场而被称为“中国奥运第一人”的话,那么张伯苓是第一个将奥运会带到中国的人,给他冠上“中国奥运第一人”的头衔也丝毫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