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听她的演唱会
2016年夏天我去看了Adele的世界巡回演唱会的西雅图站。她穿着一身深蓝色闪着亮钻的连衣裙,没有华丽的头饰,没有伴舞,没有那些能腾空飞起的道具设备,只有她一个人,一把麦,以及舞台深处的乐团。
她在演唱会上唱完开场的三首歌后说,“如果你们买这个门票是为了寻开心的,那你们买错票了,一般听完我的歌后大家都会难受的不行。接下来我们唱两首快歌--这样能迅速处理掉它们--然后咱们就连续哭上两个小时。”你很难想象一个1988年出生的姑娘写出的歌会这么悲伤,但开口讲话又充满了英式幽默。
昨天格莱美落幕了,Adele再次满载而归。我看到网上有人觉得她的新专辑《25》没有《21》的亮点多了,格莱美的开场《Hello》现场发挥的也不是很好。还有人说格莱美可能毕竟倾向传统,最终选择了一个找不出硬伤、各方面都没什么争议的专辑,而没选择Beyonce的《Lemonade》。但我还是由衷的为这个姑娘感到高兴——音乐在引起许多人共鸣的同时,也会让听者各有各的感受。也许《25》和《Lemonade》这两张专辑放在一起比,《25》可能确实是个“narrow win”,但它歌词内容的格局,歌手演唱的技巧,音乐的制作,曲风,所有方面放在格莱美都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21》
成就她的专辑《21》写于她21岁时,加上后期的制作,正式发布时我也差不多21岁。整张专辑毫无疑问的斩获格莱美,那时候宿舍里、校园里、咖啡厅里到处都能听到《Someone like you》。Adele坦言,写这首曲子完全就是在诉说自己对前一段失败的感情的绝望和悲伤,根本没想到这样一个充满个人经历的歌会产生全世界的共鸣。那个时候她体态臃肿,但是气质却率真而忧郁,加上一副深沉、宽广、自带悲伤的天生好嗓子,就这样唱进万千歌迷的心里。
后来在一个采访里,她谈及回头再看那张专辑,觉得自己当时写的歌词真的都挺狠的。我想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们喜欢Adele--她虽然身上星光璀璨,却仍然真实的就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平凡人,诉说着生活中过不去的坎。《21》大热时,里面唱的苦涩而吝啬的歌词就像在描述每一个年轻过的我们:大学快毕业了仍然看不懂这世间的爱恨情仇,接受了高等教育仍然每天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样子,就像《Rumor Has It》唱的“流言说你是为了她离开了我,但也有流言说是我因为他离开你的”——别看那张专辑深沉成熟的很,歌词里描述的却也真真是只有21岁才能做的事情。
《25》
新专辑《25》发布时,我们又刚好差不多25岁。她说如果21岁是在唱自己对感情的绝望,那么25岁就是对自己的补偿。她初心未变却更优雅大方,当了母亲,身材苗条了不少,嗓音依然浑厚,诉说的故事却更有力量。
她在《Hello》里唱出了对感情的愧疚和放手,在《When We Were Young》里唱出了对人生苦短的悲叹,在《Million Years Ago》里唱出了与家乡和童年渐行渐远的残忍与无奈,在《Sweetest Devotion》里唱出了她对孩子的爱——这张专辑里的曲风是多样的,歌词讲述的故事也有不同的背景和视角,她让听者勾勒出这些年她的蜕变与成长,而我们也似乎跟着她成长了——无论你是从21到25,31到35,还是41到45。
她活着每一个女人在经历世间冷暖后该活的样子。
“让我把你照下来
这可能会成为最后一次
我好愤怒自己在变老
因为它让我焦躁不安
我好愤怒自己在变老
因为它让我残忍无情”
--Adele,《When we were young》
声明:本文是在昨晚从新闻上得知Adele再度斩获格莱美后,我突然回想起来这些年听她歌的一些感悟,所以记录下来。本人不懂音乐,只是个人体会,不喜欢Adele的请轻拍我,咱们不撕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