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去了南方,处处繁花,很多花在北方未曾见到。又见稻田处处,荷花种种,喜不自胜。没有来得及看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却有幸去了苏轼《题西林壁》中所写的西林寺,见到苏轼题壁的时候,我激动万分!翻译了他的二十首诗词,显然已经被他的才华折服,而成了他跨越一千年以后的粉丝了。虽然已无法目睹他的风采,却在诗词中,已与他多番促膝长谈。如今归来,继续研究东坡先生的诗词吧。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的理解和翻译:
常常羡慕人世间那些温润如玉般的男子,上天垂怜给予他们肌肤如凝脂般美丽的女子相伴左右;
都说那些清雅动听的歌曲出自她的皓齿。风吹来,(顿时感到)炎热的天空仿佛飘着飞雪那般清凉。
从万里之外的岭南回来后,(她)笑容少了,但微笑起来,却像带了岭南梅子的芳香。
试着问了问她,岭南应该不好吧?她却说:让我心安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深度解析:
岭南原以为是秦岭以南,查了查才知是指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由于历史上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现在提到岭南一词,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三省二区。
想要理解这首词,先得理解其创作背景。简单说来,这是苏轼写给好友王巩(字定国)的侍妾柔奴(别名寓娘)的一首词。
苏轼轻易不给人写诗词,写给弟弟的最多,其次给妻子的,其余多是给友人的。而如今这首词,写给歌女的,但却不是一般的歌女,寓娘原本出身大户人家,后家道中落成了挚友王定国的侍妾。有沉鱼落雁之姿色,又能在患难之际,陪伴友人,又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因此,在苏轼看来,这个女子不仅才貌双全,且有情有义,世间少有的女子。
我想,苏轼写这首词,应该是通过赞美友人的爱妾,从侧面赞美友人王定国,慧眼识珠,且才貌兼备。
还有寓娘的一句话,令他如当头棒喝。“此心安处是吾乡”。对他而言,这句话尤为重要。因为,在他的官场生涯中,多次被贬谪,居无定所,几年就换一个地方,甚至一年换好几个地方。也因此,他常常思念故乡,怀念亲人,而写下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虽然,他可能读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初出城留别》,“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但当这位美若天仙的女子说出类似的话时,他却被震撼到了。
因此,才有了这首词。
这首词,我感觉也有一点道歉的成分。毕竟友人王定国是因他的事情牵连而被贬岭南。想来是吃了些苦头的。因此 ,他才会在酒席间问寓娘,岭南那边不好吧。没想到,这个女子竟然那般会说话。不仅没有抱怨在岭南受苦的事情,还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这让苏轼能不感动?惭愧?感慨万千?
由此可见,不论何时何地,会说话是多么重要。只是一句话,既不让苏轼感到尴尬和自责,又表达了她对王定国诚挚的感情。原本寂寂无名的小侍妾,因了这句话,而打动了大名鼎鼎的诗人苏轼,以她的名字为题而写了这首词,流传千载。
想来苏轼因为这句话,会更加安心地生活在贬谪的地方,而不至于心无所住,总有漂泊他乡的孤寂感吧。
“此心安处是吾乡”只是这一句,既有文采更有哲理。点醒的不仅有苏轼,还有千百年来,许许多多客居他乡的游子吧。由此衍生出来的“吾心安处是故乡”,一样感动着滚滚红尘中的人们。
愿每个人,都能寻到那个让你心安的所在。
声明:本文系作者文澜珊的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文澜珊#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