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
每次有同事离职,我都会忍不住写一篇关于他离职的文章。
发哥是我来区部第一个接触的人,对他活跃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印象深刻。
昨天唐突的看到他的告别邮件,我突然觉得,生活总是喜欢在不经意间,跟你开个小玩笑。
离职,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词语。
不止一次,有小伙伴跟我提起自己想要离职的欲望。
甚至有时候是我自己,也会遐想自己突然有一天甩手不干,将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我在三年前,持续有半年的时间,每天在QQ空间发表我自己创业的感受。
还有对上班族的嘲讽。
那种嘲讽,是真的自负和莫名其妙。
自负,来自于自己每天吃吃喝喝,到处旅行,一年也能赚个几万块。
莫名其妙,是看着那些中规中矩上班的人,每天累死累活,却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
我一直在想,那些上班的人,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呢?
这么年轻,这么大好的时光,不去创业,不去旅行,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看数据,做报表,意淫自己下个月会涨工资。
甚至拿出了《资本论》里的名言来做终极嘲讽:
工人付出100%的努力去工作,以防止自己被老板辞退,但是老板却给他们1%的报酬,以防止他们离职。
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三年后的今天,我已经是一个上市公司的“老员工”了。
恩,我“活成了自己曾经最看不起的人”,这种尴尬,我从来没有对别人提起过。
关于我当初为什么不坚持创业,而选择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这自然有宿命的感觉。
但是我从不否认,在我工作的这三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些东西,如果让我自己创业的话,估计是下辈子才能学到。
而且因为专业对口,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辛勤工作,并且获得别人的认可,也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不过即使是这样,我的脑海里,还是时常闪现着自己曾经“嘲讽”的那些话。
我时常反思自己,为什么不尝试离职,或者我离职以后,又该走这样的路?
根据我持久以来的思考,我自己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
1、 不要轻易决定离职。
时至今日,我终于明白,自己当初那么用力的嘲讽,我文章的读者却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离职的情形。
因为每个月固定收入的安稳感,像是温和的开水,使人觉得放松,并且具有安全感。
虽然很早就有人宣称,这是温水煮癞蛤蟆,但是谁又不喜欢在温水里泡澡呢?
我不建议大家唐突的离职,主要还是觉得,离职后对新环境的适应成本和对比成本实在太高。
如果你现在已经接到更好更高工资公司的绿卡,那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追求自己的新生活,但是如果你现在是因为觉得在目前的公司做的不开心,想换个环境,那离职失败的风险,将大大增高。
原因还是那句话:
不会游泳的人,你给他换个泳池,他还是不会游泳。
而且如果你离职后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还好,万一你的新工作比目前的工作更差劲,那你真是哑巴吃黄连。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自己离的职,跪着走,也不要回头。
2、 做一个多标签的人。
这个很好解释,就是你要尝试去过多种多样的生活。
给自己平淡的日子,多找些乐趣。
我所认识的朋友,他们大多有这样的标签:自由作家,旅行爱好者,绘画爱好者,游戏达人,养兔子狂人(嗯,你们都知道他是谁),甚至还有拍照狂人。
但是我也认识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只有一个标签:上班的人。
这一类人,除了用“上班的人”四个字来形容他们以外,再也找不到别的词来介绍或概括他们。
他们每天唯一关心的事就是上班,下班,回家做饭吃饭睡觉,然后上班,下班,回家做饭吃饭睡觉。
这样的人在我看来,生活大多平乏无趣(可能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觉得)。
我喜欢那种有多个标签的人,这些人把工作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即使他们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离开了公司,他们的生活也还是会多姿多彩。
发哥就是这样的人。
他身上就有一个“英语达人”的标签,每周除了上班,都会去一次英语沙龙。
现在英语水平简直6的飞起,轻轻松松找了个外企(宁愿去被资本主义国家压榨,也不愿意被我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压榨,良心简直是大大的坏了)。
如果你身上也有这样的标签,那你离职后找到更好工作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反之,如果你是个单标签或少标签的人,那你离职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3、 要给自己一个小目标。
企图离职的人,除了对自己工作或公司不满意的因素之外,大多是觉得目前的生活状态不是自己想要的。
但是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自己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觉得不爽,就是想要离职。
这样的人,我建议你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一年挣十万,或者一年挣个一百万。
有了目标以后,你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如果目标是十万,那你在你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多加几次班,十万年薪问题也不大。
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一百万,那你在你面前的公司混下去就没有必要了。
你必须要跳出这个框架,去构思更广更阔的世界,在那里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没有目标,忙忙碌碌的上班族,像是丛林里步履匆匆的行军蚁。
阵势看着挺吓人,但是作为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却是悲哀的存在。
因为盲目,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走,只是看别人这样走,我也这样走。
要不然呢,要不然我该怎么走?
你该怎么走,你应该问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