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参考书是:《脑的阅读》、《如何高效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声明:
本文适用人群:
这里说的读书方法比较适合平时较忙的职场人士,比较想通过多读书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知识面。如果你是专业的读书人、学者,或者您空闲时间比较多,不追求阅读的速度与快感;若您看的是文学作品等,那您可以先M一下,等到您需要的时候再看。
读书的效率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投入时间、阅读速度、阅读质量。
(思维导图软件IOS设备可以用Ithought,Windows设备可以用Mindmanager。)
那我们一个一个来剖析:
一、时间。
简单地说就是时间管理。有很多老师都讲时间管理,我的时间管理经验就是两条:
1.随时记录自己在干什么。
通常我用的时间管理APP是Atimelogger。
我会随时记录我在干什么,它会记录我一天所有的行程,每天的每个时段在干什么都会记录在APP里面。包括在路上、阅读、工作等等。它的好处在于你随时都可以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做了多少时间。这样就就能避免我们上个网、看个电视剧就收不住了。
人是需要休息时间,但怕的是一开始休息,就收不住。而且可以设置目标,比如每天阅读要达到两个小时,它会有一个很清晰的记录。(感受来自于《奇特的一生》,时间管理类书籍)
时间管理类的APP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是展示出我所用的APP,没有打广告的意思,以下就不一一解释了。
2.要学会做计划。
我们经常会遇到急的事情,但这些急的时间可能并不重要,人往往会被急的事情所引导而忘记做重要的事情。做计划的要点就是你要分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紧急的,要先做重要且紧急的、再做重要不紧急的,不能把紧急不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
我每天会用APP【滴答清单】来做每天的工作计划,每天、每周、每季度的制定计划,完成一件勾一件,这样看到未完成的清单,能够有效的增加我们的执行力,并且在做完每个制定的计划,勾选的过程,能够给我们带来成就感,增加我们的自信心,非常有用。
3.闲时利用。
然后我们再讲讲和阅读有关的,是我们要提高我们闲时利用的效率,闲时是指那些我们浪费掉、原来起不到任何作用的的时间,比如你可以利用你在路上、跑步、做家务的时间来读书(方法下面说),这样的好处是不增加我们的生活压力,不用格外拿出较长的时间来看书。
欧阳修说过:“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这里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其实有很多可以利用的闲余时间,而不是提倡你上厕所的时候读书,这样好像对身体不好,不过我是这样)。
二、阅读速度: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人脑阅读的生理基础。我们人脑其实是为了让我们在原始森林里活着而设计的,根本不是为了我们学习、阅读而设计的。我们接触事物的时候首先是运用我们的视觉去处理图像,然后是运用听觉来处理声音,最终形成了含义。我们通常的阅读是从图像、到声音,再到含义。即使是我们默读的时候也是要经过我们声音的脑区。这就意味着你虽然没有出声读,但是你的脑神经还在走你的声音的脑区,这样其实是影响我们阅读速度的。若想快速的读书,你就得跳出声音这个环节,直接从视觉神经到含义。
所有教速读的技巧的书籍首先告诉你的是告别默读。新闻联播的语速大约是350字/分钟,平时我们说话的速度大约是200字/分钟,所以我们默读的速度最多也只能达到大约400字/分钟。
如何跳出默读的习惯呢?
1.应该强迫自己用较快的速度看书,这个速度高于默读的速度,这样也能逼迫你的精力非常集中,稍微不集中就有可能走神。
2.我们需要扩大视场。因为我们的脑子处理速度是最快的,其次是眼睛,我们长时间的速读,若是视场较小的话,眼睛的肌肉就会出现酸痛的现象。我们一眼看到的东西越多,阅读速度就会越快,人一眼看到字数的上限大约是10-14个字,多余这个数值眼睛就处理不了细节了。人大脑只能处理视觉焦点上的字,对于大脑而言,焦点范围之外的字儿实际上都是叉叉。
3.应该减少眼停。除了看不了那么多字儿,眼睛在翻片儿的时候、回读的时候眼睛要移动,这都会影响你阅读速度。
4.预判文章的重要性。比如遇到举例子的地方,这部分可能对核心观点没有影响,其实就可以略过。或者文章是总分结构,一些细节地方可以跳过不看,这样都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如果想重点提高阅读的速度,可以参见《如何高效阅读》,这是一本“训练手册”,按照书中的步骤相信你可以很快的提高阅读速度。
用APP来读书。(多看阅读or爱读掌阅)
说了这么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现在来讲讲实践。
若你用正常字号来看,一页密密麻麻的字儿往往会让人头痛。而我一般都把字号调到这么大,字这么大有两个好处,第一个是不费眼睛,第二是一行字儿太多的话你还得左右移动眼睛,那我索性就把字号调至我一眼能看一行,然后你的眼球就不用左右移动了,只需上下移动即可,阅读速度就上去了。
但是也有坏处就是一页的字数变少了,你需要频繁翻页,好在现在阅读软件都有一个功能叫做“自动翻页”,横线之上的部分是下页的内容,之下的部分是本页的内容,你就不用翻页了,只要你的眼睛跟着这条线走就OK,而这个翻页线的速度是可调的,人一般稍微训练过一段时间,可以接受1500/一分钟的速度,所以一旦“自动翻页”启动,你的精神就必须高度集中,也不容易走神。
这样可以帮你练习并提高阅读速度,用视觉的跟随来强迫自己不去默读。
听觉阅读:
之前讲过当我跑步、做家务的时候怎么读书呢?很简单,让它朗诵出来,你带着耳机听就可以了。但我需要说明的有:
第一:很多人喜欢听真人朗读版(荔枝、播客等),我其实比较少听,因为一是你没有办法勾画批注,会影响你阅读的深度。二是真人朗读版的语速太慢,会让我精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所以我认为真人朗读版适合休闲的时候来听。
如果你是用阅读APP内的语音合成类来听,你可以随时暂停划重点,而且语速可调。如果大家接触过盲人就知道,盲人用的读屏软件语速非常快,一般能达到每分钟一千字的速度,我们贸然一听很难听出它在说什么,但是他们戴上耳机、习惯了就可以听得很轻松。如果一本十万字的小说,用800字/分钟的速度读完,只需要两个小时。
这种用阅读app的合成语音来听书的好处就是速度快、并且可以随时停下来勾画批注。
有时候你会在网页上看文章,你觉得文章不错想保存下来留着以后自习品读,我现在用的APP是Instapaper,这款事后阅读APP,你可以把你看到的文章转发到instapaper里,或者网页上有一个“一键保存到Instapaper”的插件,这个APP有个功能叫“讲出”,也是用语音合成来读出内容。
听觉阅读不适合你在干脑力劳动的时候用,但适合你在干体力活的时候用,你的意识是自由的,通常可以在走路、跑步、做家务的时候来适用听觉阅读,这样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关于视觉阅读和听觉阅读的选择,看个人喜欢,个人喜爱接受信息的方式,还有环境不同,做的事儿不同,可以自由选择。
耳机:关于听觉阅读使用的耳机,我推荐骨传导类的耳机,这类耳机不不像入耳式,而是靠骨头传导声音,长期佩戴比入耳式的耳机要舒服很多,也不会得中耳炎。但是不要音量过大,任何耳机声音过大都会对听力造成伤害的。
以上是阅读速度的问题,如果你能适应1000字/分钟的阅读速度,那么只利用上下班时间(在大城市),两天一本书是正常的。
三、阅读质量
如何提高阅读质量:四次阅读法。(来自《如何阅读一本书》)
一本书看四遍,但不是每次都通读。
第一遍:一定是把目录、前言认认真真的看完,这就相当于你拿着地图去寻找目的地一样。再看目录、前言的过程中这本书的梗概和框架就已经在脑子里形成了。先拿到骨架再往里填肉,它的结构就会更清晰。
第二遍:粗读,用最快的阅读速度把这本书过一遍,这一遍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勾画批注:不动笔头不读书,手到了心才能到。你可以随身带着一根多色圆珠笔,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含义:普通重点、特别牛逼的核心观点、奇怪的批注等等。
真正有收获的过程不是读的过程,而是反刍的过程。
第三遍:反刍。把之前自己勾画的部分在重点的看一遍。用app勾画有个好处,可以看到之前勾画的所有部分,不用像纸质书还得再翻一遍。并且,你可以导出至Evernote或其他笔记APP,方便你的笔记管理和保存。
在反刍的环节你需要做到:联想打通。它需要变成你的一部分,你需要思考你怎么用它,跳出书的文本本身,文本本身一点也不重要。
怎么反刍:
1.关联已知。书上的观点是验证你已有的观点还是相反的。
2.解读现实。我们必须用我们读到的道理和依据来解读现实,最后能变成理解世界的工具。我能举出新的例子吗?能的话,你就理解透了。
3.改变行为。知易行难,如果你觉得他真有道理的话,你必须去实践。前段时间不是特别流行六个字:不去做,然并卵。比如读完《奇特的一生》,要从此刻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便下了时间管理app,记录自己时时刻刻所在做的事情。跟随者牛逼的人,走他走过的路。
读书的理解80%来自于反刍这个阶段。
第四遍:输出。
读完书之后要有笔记、书评、或者发个朋友圈评论一下装个逼都可以,一本书你评论过与没有评论过,你对它的把握是两个层次。哪怕只是两三百个字儿的评论,一分钟的语音,实际上都是强迫你对书中最重要的点再提取一遍、整理一遍,用自己的话加以自己的观点再复述一遍。如果你每读完一本书都做输出,那么经年累月,你的个人品牌就建立起来了。
致用第一:
你必须明确你为什么读这本书,尤其是成年人读书,如果不带着明确的目的读书,世间纷扰太多,很难坚持不下去。(这里不包括有大把的时间来读书的人或者研读书籍的中文系学生)
有一个实验很有意思,让两拨人进一个房间,出来后被问到你记住了哪些房间里的东西,结果发现两组人回忆的质量完全不一样。区别在哪里呢,在于我们让第一组人假设自己是个小偷,让第二组人假设自己是房间的主人。
所以你带着怎样的目的去看一本书,和读完你的收获,是决定性的。一定要带着致用的目的去看,当然,前面也说了,小说、诗歌之类的就没必要有这么强的目的性了。
致用第一原则来自于《这样读书就够了》。
不适用以上方法的书:诗歌、文学、数学、哲学等。
适用于以上方法的书:经管类、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一些专业类的书。
主题阅读:
如果对于某个陌生的领域,你可以先选一个主题,然后对着这个主题的书,连续读好几本。不是东一本西一本的看,而是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的看,这也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同一个主题看多了,你就可以比较各个作者之间的水平高低。
对于你的专业领域,或者你想了解的领域,一个月一个主题的这样去看书,如果你坚持一年,我相信你会大有收获。
试想一下,如果你能使用这种阅读效率、速度,一周两三本书,养成习惯做下去,不管是你的知识储备、个人成熟度,你的成长速度将用可怕来形容,足以让你周围的人大吃一惊。
很多人遇到过这种情况:花钱买了一本书,看了一部分,突然觉得很难懂、或者没有意思不想看了,面对这种窘境,怎么办呢?答案是:那就别看了!
你如果看不下去,说明这本书对你没啥用,如果有用你会想看下去的。也有可能是你选书选错了,你可以先从简单的来,总之不要花钱、投时间、没收获,你在花时间,是更大的损失。除非高考、考研,你得逼着自己去看书,哪怕不喜欢它,工作了之后生活压力本身就很大了,看书就看一些自己喜欢的吧,还是那四个字儿:致用第一。
希望大家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就不用再花时间去研读“教你阅读类”的书籍了。说实话,我认为看书无非是一个用心的过程,真的没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研读“阅读教程”。
PS:这节阅读课是我在【在行】APP上约的果壳网高级产品经理朱晓华的分享。非常实用的付费分享APP,有很多公司老总、大牛、老师。不要嫌500-1000一个小时的付费分享课太贵,免费的分享课不仅得不到珍惜,反而还不被当回事儿。
以后我在【在行】里约见的老师、获得的知识,都会整理分享出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希望能让有心的人们共同进步。
转载原文请先简信联系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