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精通兵、法、儒三家思想,军事上他可与孙子并称“孙吴”,法治上他可与千古法圣商鞅比肩,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
吴起耿直和不喜欢解释的性格,让他留下两大人生污点“母死不奔丧”、“杀妻拜将”。他不善于应对各种阴谋,致使其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
出生和求学:吴起,出生于卫国。少年胸怀大志,辗转拜曾参为师。曾子的儒家思想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重视“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吴起在鲁国做事时,有人在国君面前攻击他:“吴起当初拜曾参为师学习时,母亲死了也不回家奔丧,曾参与他断绝了关系。”有可能是少年吴起求知欲旺,加上卫国和鲁国之间路途遥远,他怕耽误学习就没有回家奔丧,然而他的老师是“以孝为本”的曾子,曾子哪里能容忍如此不孝之事,于是便开除吴起,和他断绝了关系。
鲁国初露锋芒:渴望建功的吴起,在鲁国得不到重用,碌碌无为,生活苦闷,想必他的妻子也是了解的。在这样没有希望的日子里,吴起苦苦等待着自己的机会。机会终于等来了,军事强国齐国来攻打鲁国,小小鲁国军事人才严重缺乏,国君打算任用吴起为将,吴起喜出望外。但部分鲁国人却以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而猜忌他,连国君也犹豫了。史书记载吴起杀了自己的妻子,得到大将之位,大破齐军。吴起的妻子是不是他杀的呢?还有待商酌,也有可能是他妻子自尽以成全他的功业。和母死而不奔丧的流言一样,吴起也没有对外解释。吴起在鲁国一战成名,等待他的不是平步青云,而是各种谗言,导致他在鲁国都无法再待下去了。
魏国治军:吴起在鲁国的一战,让他声名远播。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吴起,经过权衡后投奔魏文侯,魏文侯征求李克的意见后任命吴起为大将。吴起治军期间,为魏国训练出举世闻名的魏武卒。魏武卒从选拔到训练都极其严格,而一旦入选,待遇则非常好,于是骁勇之人争先恐后报名参选。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三十年来,吴起率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魏武卒名动天下,其赫赫威名让他国军队闻风丧胆。吴起一代名将,在行伍之中能做到和最下等的士兵同衣同食同住同行,有个士兵患毒疮,吴起为他吸毒汁,士兵的母亲听后却大哭。有人感到奇怪便问她:“你儿子只是个士兵,吴将军亲自为他吸毒疮,你哭什么呢?”士兵的母亲回答:“当年吴将军为孩儿他爹吸过毒疮,他爹战死沙场了。吴将军现在又为我儿吸毒疮,你说我为什么哭呢。”这里有人可能要说吴起是作秀,吸毒疮的秀你倒是作作看?
魏国言政:魏武侯在黄河顺江而下的时候,感叹稳固河山之壮美,认为这是魏国的宝。同行的吴起趁机言政,表明自己的观点: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吴起还举了几个例子:三苗氏部落地势险要但不修德义而被禹消灭;夏桀地势险要但朝政不仁而被商汤驱逐;商纣地势险要但施政不仁而被周武王所灭。魏武侯听后叹服。
黯然离魏:吴起在魏国建功立业,声名赫赫。魏国国相公叔忌恨他,公叔的仆人献阴险诡计:先说服国君,让国君提出嫁女儿给吴起,看他是否拒绝,以此来测他的忠心,转身又设计让公主在吴起面前表现出无理泼辣的性格,性格耿直的吴起就拒绝了公主,于是乎,国君猜忌吴起,吴起不得不逃离魏国。吴起治军治国都是超一流的天才,无奈栽在阴谋诡计上,小人背后捅刀子真真难防啊!
楚国变法&治军:吴起逃离魏国,抵达楚国后,楚悼王任命他做国相,对他十分信任倚重。一为报知遇之恩,二为他那还未泯灭的建功立业之心,吴起在楚国变法图强。他严明法纪,裁剪闲官,废除王族远亲,节省下来的开支用于奖励立军功的将士们、增强楚国军事力量。楚国向南平定百越,向北抵挡住三晋的扩张,向西征讨秦国,一时间,诸侯各国都害怕楚国。
吴起陨落: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使楚国的王亲贵戚、权臣显要中的很大部分人都怨恨他。吴起的靠山楚悼王死后,王亲贵戚和大臣作乱攻打吴起。吴起在即将被射杀的电光火石之间,还为自己预先报了仇,他逃到楚悼王尸体旁边并伏在上面,让射杀吴起的箭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等办完丧事后,即位的楚肃王命令清算作乱之人,因射杀吴起而误中楚悼王尸体的人,被灭族的多达七十余家,真是不得不佩服吴起的智商。
感叹:吴起四处奔波建功的一生,除了最初的“母死不奔丧”和“杀妻拜将”两个来历不明的污点之外,他没有做过残忍和道德败坏的事,相反,他治军时很懂得体恤士兵。在成就方面,吴起精通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军事上他可以与孙子并称“孙吴”,在法治上他可以与千古法圣商鞅比肩,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