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尘埃集》有一段: “谁来继续尽我的职?”夕阳高声问。 沉寂的世界如静画一帧。 一盏泥灯奋然答道:“大神,我愿尽力挑起你的责任。”
看到今天的主题,我立刻就想到了这首小诗。不知道泰翁当初写这诗的灵感来自于哪,他想表达多少,可如今当我成为一名中等老师、平凡老师时,我被鼓舞了。
当一名中等老师,不是没有雄心、抱负和远见,只不过天才和庸才终究都是少数,整个人类的智力水平都呈"中间高、两头低"的正态分布,老师的职业也是符合这个分布特征的,中等老师必然是这个群体的主体。
回顾历史上的人才井喷时期,对比现代各种被吐槽的“专家”,有人开始唏嘘这个时代没有大师,中等老师也终将培养不出大师。可身为一名中等老师,我要为自己辩白。
首先,并不是考不上好大学才上师范院校。
读书时,我的高三化学老师就是让我坚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那一位。他高高大大的,很黑, 有一个儿子跟我们同年级, 在我们面前总是自带父亲的威严。我们调皮,私下都叫他“黑猫警长”,可课堂绝对不敢造次,也不会造次,因为被一个极具魅力的老师教育,基本都是崇拜的。化学在他的口中是那么的吸引人,以致于我把自己从小到大要做医生的理想都换了,坚决要走上化学教师这条路。后来没能如愿这个专业,但也做了生物老师,尚且有些关联。可以说,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通过自己的工作让我感受了这份职业的魅力,我选择了师范院校。
第二,并不是找不到工作才做教师。
听过很多同事自嘲我们的职业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我也这么想过。大学毕业前,我的理想变成了当科学家,生科院的氛围向来都是鼓励学生考研、读博,我也对“女博士”心生向往,打算一路读下去。很遗憾,没能考上硕士研究生,就开始了求职之路。提到求职,我必须要提一下一段经历,大四下学期开学时研究生笔试的成绩还没有公布,我参加了全院组织的支教工作,从春节后开学到放暑假毕业。当时纯粹为了实现高中时代的理想,担心自己考上了研究生,做了科学家,无缘做老师,就抓住这次机会,到乡下义务支教去了。
支教期间我担任村小幼儿园老师和三年级语文老师,和一群吸溜着鼻涕吃辣条的小毛头孩子在一起,哄着他们遵守纪律、讲究卫生、好好学习。感觉怎么跟电视上说的支教老师工作不一样,学生不好好读书,学业很荒废,我有一次甚至动手用教鞭抽打了学生。理想和现实剧烈的碰撞着,我感觉到不是谁都能做好教师这份工作的。虽然我是师范专业的大学生,有文化知识,可让我直接上岗做老师,我还差得远呢。
后来研究生笔试成绩出来,我进入复试,立刻也就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是放弃这边的支教工作,回学校专心复习实验;二是继续支教,利用课余时间复习,最后再抽时间回去突击实验。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第二条,也最终没有通过复试,支教工作直到生科院拍集体毕业照的那天结束。毕业后,我参加了教师的招聘考试,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可以说,是这段支教时光让我坚定地选择这份职业。
第三,中等老师的水平并非中等。
我们学校有很多的高级教师、明师、骨干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专家等,但不在这些荣誉之下的老师也有很多能力突出的,教学、带班、科研样样好。年轻的班主任杨磊老师就把班级建设的很好,他班的日记都由学生自己出稿集结成书,并坚持三年,成为学校的明星班级。他个人甚至为了更好的带班,主动承担本班的历史教学任务,成绩也不落于别人。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最后,中等老师能否培养出“大师”,答案交给时间。
时代不同,对培养人才的标准不同,对“大师”的解读不同。我对自己的行业不失望,也请同事们别失望,也请社会别失望。
我虽是中等老师,不出众,但容易被满教室的学生感染,容易从这份工作的充实感和荣誉感中得到幸福。我虽是中等老师,但愿意像这盏泥灯一样,尽力挑起夕阳的责任,照亮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