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
——开学第一堂课那一声拍桌“震卦”让我记忆犹新
成焱 李士金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朱熹文学思想”[2] 中有很多见识值得编写文学史的专家学习参考,可惜未能得到学界足够重视。袁编云:如庄子为了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嘲讽,表达玄妙精微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了“寓言”、“重言”、“卮言”等文学手法,使其文章充满了奇思异想。 他正是以“不言之言”、“不言之辩”,让人们“得意忘言”,自觉运用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心神交汇的表现手法,从而达到“求之于言意之表,而入乎无言与无意之域”(《庄子·秋水》郭象注)的境界。 袁编的语言往往不通畅,如云“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心神交汇的表现手法”,词不达意,读起来格格不入,连标点符号也有问题。再如云“达到”“求之于言意之表,而入乎无言与无意之域”,以为“达到”“之表”“之域”可通,殊不知“之域”前面已有动词“求之”“入乎”也。[3]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李老师是我来淮师之后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李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开学第一堂课那一声拍桌“震卦”让我记忆犹新;李老师在第一堂课上说了,要让学生“感兴趣学习、学会学习、有理想学习”,之后的课上李老师也是这么做的,他将课堂自主权交给学生自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上台锻炼自己,老师只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两次上台经历。我第一次讲的是《诗经·小雅·采薇》。在讲课之前我去图书馆借阅了许多跟诗经有关的书籍,发现采薇虽然是很简单的一篇小诗,但其中杨柳这个意象值得深讲。首先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个句子,此句在两个方面引起后人关注:一为其美感,被赞为《三百篇》中的最佳诗句之一;二是其表现手法,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评论其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刘熙载《艺概》中说其“雅人致深,正在借景言情”。其次,“昔往”“今来”这个句式屡为后来人临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最后,是“杨柳”这个意象,历代文人墨客折柳赠别,用柳来表达对亲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就源自“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个句子;此外,在《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中有“折柳樊圃”句,指的是砍下柳枝围园子,所以将柳看做家园的象征、家乡的象征。这堂课讲完之后,我发现我讲的还是挺成功的,李老师在我讲完之后评论说我抓住了诗中的重点,最后同学们的回答证明了我讲的“杨柳依依”确实让他们印象深刻。
《钱氏私志》中一则关于欧阳修风流狎妓的记载
第二次我是和程曦同学合作讲一个人物:欧阳修。总的来说这一次我是讲失败了的。因为讲的是欧阳修这个人物,而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要在10分钟之内讲完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有重点的选择。我选择了讲欧阳修的词,但并没有讲他具体的词,而是讲了欧阳修身为一个个性张扬的词人在词史所做的贡献。首先,我是用《钱氏私志》中一则关于欧阳修风流狎妓的记载,来引出欧阳修第一个贡献:公开讴歌男女情爱。词为艳科,以词来咏叹男女情爱不足为奇,但欧阳修对待男女情爱的态度不同流俗,他敢爱敢恨,敢于公然享受醇酒美女,不顾人言、我行我素。这种恣意享受的态度表现在词作上就有了大量描写男女情爱的诗词,这一类词沿袭花间遗风,多是抒发惜春悲秋、恋情相思、离愁别恨等情感,如《踏莎行·候馆梅残》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构思别致、描写深细。正如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中所说,在接受南唐冯延巳方面“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深”是深沉、深细的意思。欧阳修的第二点贡献在于他将多种题材随意入词。首先,欧阳修在词中抒发了人生不得意的牢骚不平,如《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写他的坎坷;其次,欧阳修以赏心悦目的眼光看待外景,如《渔家傲·一派潺湲流碧涨》中“更待高秋天气爽”、“菊花”、“美酒”、“嘉宾”、“歌声”,虽是写秋景却不见悲意,反见乐观美好;再次,欧阳修将咏史咏古题材引入词中,如《浪淘沙·五岭麦秋残》,歌咏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诗很多,但在词中是第一首;最后,他在词中描写歌舞升平、都市繁华的景象,如《御带花·青春何处风光好》写尽了元夕时北宋汴京的热闹,宋人笔记里屡有描写北宋汴京热闹之景的记载,但欧阳修是较早用词来表现的。欧阳修的第三点贡献是不避俚俗,引入市井语言,有大量浅显通俗的词作传世,如《玉楼春·夜来枕上争闲事》,通篇用口语、俗语,将情人间怄气斗嘴这个场景描绘的活灵活现、传神逼真。最后,用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对欧阳修的评论来总结:欧阳修继承了南唐词的传统,“而深致则过之”,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这一次讲课无疑是失败的,李老师对我的评价是“没有能抓住重点”。确实,我并没有能抓住欧阳修的重点来讲,我准备的内容是很丰富,但要在10分钟之内讲完这么多内容是不可能的。我应该向程曦同学学习,有重点的挑选内容来讲,要有具体的内容,就一项专门来讲,而不是大而化之,正如李老师多次在课上强调的“要在名著的海洋里游泳”。李老师对古代文学的定义是“古代文学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的反映”,我认为很正确。李老师的考试也是秉持着让学生充分发挥的原则,我在考试的时候也是完全充分发挥了。如《西游记》那题,我就结合看书时的感受写了很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遵从李老师的教导,多读书,在名著的海洋里游泳。李老师的古代文学这门课让我收益良多!(0113150003 成焱)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文学家传承文化的复杂因素值得探究。我们中国古代的伟大作家杜甫、李白、白居易、王实甫、关汉卿等等,他们的创作成就,决不是那些无名小辈的渺小之作能够相比的。因为他们的人格和文学修养不同。杜少陵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名著阅读是个体生命修养的必不可少的经历。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吴敬梓、蒲松龄诸先生的伟大作品的成功,除了他们有第一等的胸怀,有一肚皮怨气要吐露等因素外,他们之所以写得出那绝妙的好文章,那绝妙的自然文字,正是因为他们都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曹雪芹的成功创作也是如此,与他的文学修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曹雪芹的第一等的文学修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文学修养的获得,同他的痛苦思维、痛苦情感、爱善思维、爱善情感、爱美思维、爱美情感有密切的关系。[4]
本期编辑:韩雪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周桂峰:体大思精,继往开来——评李士金《朱熹文学思想研究》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29页。
[4] 李士金著《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147-148页。